
斫琴中的劉琪
訊(見習記者 劉偉棟 通訊員 姜潘峰)近日,在魚臺縣文化館舉辦的古琴公益講堂上,劉琪靜坐在古琴前,輕撫琴弦,來自省內外的30余名古琴愛好者隨著彈奏漸漸走進了古琴的世界。“位于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的是古琴,《高山流水》覓知音說的是古琴、諸葛亮擺空城計彈的是古琴、嵇康彈奏的《廣陵散》也是古琴……有三千余年歷史的古琴,流傳有三千多首琴曲、兩百多首琴歌,每支曲子背后都有一段生動的歷史故事。”劉琪的一席話揭開了古琴的神秘面紗。
以免費傳授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喜歡古琴
“當時國內一線大城市已經興起了古琴熱,而我們的家鄉(xiāng)——孔子故里卻很少有人能彈奏古琴,更有很多人不知道古琴是什么,甚至把古箏和古琴混為一談!眲㈢髡f,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于陳蔡,操琴弦歌之聲不絕;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琴曲《幽蘭》也是孔子所創(chuàng),孔子把古琴等音樂教育納入“六藝”;流傳至今的各式古琴中,有一款式叫“仲尼式”古琴,是儒家文化審美理想的完美體現(xiàn)。“古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古琴成為每一位愛琴人的責任,我們孔孟之鄉(xiāng)在傳承古琴文化中決不能落后。”
劉琪決心盡自己綿薄之力,傳承和普及古琴知識與技藝。為此,以劉琪為首的魚臺縣音樂家協(xié)會開創(chuàng)了“魚臺古琴公益行”活動,他們不計報酬、不計勞苦,不遺余力宣傳推廣古琴藝術!昂芏嗳瞬恢拦徘,如果培訓收費的話,根本沒有人會學,我們以免費傳授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喜歡古琴!眲㈢髡f,“當時濟寧能彈奏古琴的不過寥寥三五人,我們再不努力,古琴藝術就會在濟寧斷層!2013年,第一期“魚臺古琴公益行”活動在魚臺開班,由于當時很少有人了解古琴,雖然是免費培訓,但是參加培訓活動的也不到10人。針對學習古琴的受眾多是中老年人,劉琪還免費為老年人講授葫蘆絲、笛簫、塤等樂器的知識,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古琴,愛上了古琴,開始學習古琴。每次古琴培訓班上都座無虛席,不但吸引了魚臺人,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周邊的縣市群眾。在這里,古琴愛好者不僅學習古琴的基礎知識、掌握彈奏技巧,還提升了個人的藝術涵養(yǎng)。
活動開展兩年來,“魚臺古琴公益行”從魚臺走向濟寧,繼而走向泰安、萊蕪、煙臺、濟南,后又走向海門、深圳等地,累計開辦了20余期,培訓了省內外古琴愛好者1000余人。如今,劉琪將更多時間放在了公益事業(yè)上,只要接到邀請他從不拒絕,而且他還會主動對外聯(lián)系,走進國學館,走進校園,給不同的人群普及古琴知識!棒~臺古琴公益行”活動現(xiàn)已成了該縣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
善琴者斫琴,打算在魚臺或者濟寧開設一家琴館
為了更好的傳承古琴文化,劉琪不但彈琴授琴,他還嘗試著自己斫琴。劉琪自己購買的第一張古琴,彈奏時在音色和手感上總覺得欠缺了什么,通過和多位斫琴名家交流了解到,國內古琴很多是私人作坊生產,制作古琴的多是木匠,他們不會彈琴,更不懂音律,所以做不出精品古琴!皻v史上善彈琴之人往往都是自己斫琴。”劉琪從小跟著父親學過木匠,他嘗試著自己做了一張古琴,采用保存百年以上杉木面板、梓木底板以及純大漆鹿角霜古法工藝,同時還融入作為彈琴人的所思所慮。做好了第一張古琴,彈奏起來效果比買的要好的多!肮徘購椬噘p玩保存時間久遠,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為悠久的樂器之一。一張好的古琴會越彈越好,它可以伴隨琴友一生,不離不棄。”劉琪說,現(xiàn)在他也愛上了斫琴。
“很多人用打牌、喝酒來打發(fā)時間。古琴更適合人們養(yǎng)生養(yǎng)性,業(yè)余時間彈彈琴或者聽別人彈琴,陶冶情操不是更好嗎?”劉琪說!渡袝份d:“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卑殡S人們對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強烈,劉琪希望通過傳授古琴,使人們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陶冶情操,讓大家相處得更和諧。下一步,劉琪打算在魚臺或者濟寧開設一家琴館,給更多的古琴愛好者提供一個了解古琴、學習古琴、傾聽古琴的優(yōu)雅場所,讓古琴真正成為大眾化的音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