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中都民俗博物館
非國有博物館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fā)展對保護、傳承、利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推進經濟文化強市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我市出臺征求《濟寧市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草案)》意見,非國有博物館取得來源不明、來源不合法的藏品,陳列展覽的主題、內容造成惡劣影響的,將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將撤銷其登記資格。
民辦博物館明年超過50家
隨著民間收藏熱持續(xù)升溫,我市民辦博物館異軍突起,成為全市博物館體系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當前,民辦博物館行業(yè)處于從數量快速增長到質量穩(wěn)步提升的關鍵階段,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可持續(xù)發(fā)展將成為未來民辦博物館規(guī)范建設的方向和目標。
截至今年7月,我市擁有博物館、紀念館數量達到27家,其中民辦13家。近期,又有58家單位和個人申報成立民辦博物館,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我市民辦博物館將會超過50家。
濟寧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燦爛輝煌、文物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省級206處,市級314處,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
今年5月,我市同時為13家博物館正式授牌,其中11家博物館為民俗博物館,其中包括民營的濟寧民俗博物館。該博物館基于儒家文化題材而建,館內建有一個傳統(tǒng)的北方民居四合院,這種民居的正方居北,加東西廂房、南邊的倒座、中間是庭院,并融入老濟寧傳統(tǒng)文化。據該館負責人介紹,院子的布局體現了儒家“仁”、“禮”、“和”的倫理思想。此外,借助現代化設備,解放初的太白路影像能呈現在游客面前,時間、空間在這一刻竟也模糊起來。墻上繪制的濟寧城區(qū)名勝古跡分布圖和濟寧州明清年代的古城池,讓人們穿越時空,回到了人流熙攘的濟寧州。
非國有博物館展廳不小于400㎡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發(fā)揮文化服務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觀眾了解博物館特色及文化內涵的主要途徑。2015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致力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的博物館”,強調博物館在提升公眾對社會需要的意識方面的作用,即更多合作,以尊重生存體系之方式使用資源。
如今,開辦非國有博物館已成為拓闊展覽渠道的有效途徑。作為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非國有博物館是由社會力量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設立,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促進濟寧市非國有博物館的健康發(fā)展,維護非國有博物館及其舉辦者、從業(yè)人員和參觀者的合法權益,勢在必行。
申報建立非國有博物館的個人應當具有中國國籍,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此外,非國有博物館需要具有固定的館址,設置專用的展室、藏品保管場所和安全、消防設施。展室和保管場所環(huán)境條件符合藏品展示與保存的需要;展室面積與陳列展覽規(guī)模相適應,不小于館舍建筑面積的40%,不低于400㎡,展廳(室)適宜對公眾開放。依托歷史建筑、故居、舊址等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實物并以其原狀陳列為主的博物館,展廳(室)面積可適當放寬。安全、消防設施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和標準。藏品應當真實可靠且來源合法并具有與博物館宗旨相符合、達到一定數量且能形成展覽體系及必要的研究資料。具有與本館性質相適應的代表性、成系統(tǒng)的文物和其他藏品,藏品特色鮮明,總數不少于300件(套);辦館資金和保障博物館運行的經費最低限額為50萬元人民幣。
新聞鏈接
非國有博物館藏品來源需透明
對于出土文物類藏品不能說明合法來源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不受理非國有博物館的設立申請。
非國有博物館取得來源不明或者來源不合法的藏品,或者陳列展覽的主題、內容造成惡劣影響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登記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由登記機關撤銷登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