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孫晉良是抗戰(zhàn)老兵,也是山東目前唯一能找到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現(xiàn)今生活在濟寧微山縣。值此第六個國家公祭日,閃電新聞記者前往濟寧微山縣專訪這位老兵及其家人,帶您共同聆聽那段血淚史。
一腔熱血偷赴南京,守護家國不做亡國奴
在微山縣韓莊鎮(zhèn),記者見到了孫晉良老人,這兩年由于身體的原因,老人臥床難下,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躺在床上的孫晉良已經(jīng)無法清晰地表達,大多數(shù)的交流只能通過眼睛,但他的身形和精神頭,都能讓人聯(lián)想到他年輕時滿懷熱血的樣子。
1937年,孫晉良只有17歲!捌咂呤伦儭焙螅哲娺M攻山東,日機對兗州狂轟濫炸,正在鄉(xiāng)師讀書的孫晉良正是從那起埋下了一顆參軍夢想。但那時孫晉良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不能滿足入征兵最低身高一米六的條件。這年11月底,一腔熱血的孫晉良背著爹娘偷赴南京參與對淞滬會戰(zhàn)傷兵的救護工作。
小兒子孫中清回憶,孫晉良過去提到奔赴南京的經(jīng)歷時,就會提到一位孔德剛的人,這個人是山東曲阜人。孫晉良乘火車抵達南京浦口,而后轉坐輪渡到達下關,找到在南京三十七陸軍醫(yī)院任醫(yī)務主任的孔德剛,要求參加對“淞滬會戰(zhàn)”中撤下來的傷兵的醫(yī)療救護工作,孔德剛對他們的到來十分歡迎。
二兒子孫中亞曾經(jīng)問過孫晉良為什么義無反顧地要往南京去,孫晉良回答很簡單:“我就是要守護自己的國家,不做亡國奴!
“萬人坑”邊死里逃生,兩次險些倒在日本人槍下
孫晉良躺在床上時,偶爾嘴巴里會喊出一兩句話。常年在身旁伺候的小兒媳說,前兩年他會常常說到“槍火、炮彈”之類的字眼,但是最近都沒有再講過。他的身體上看不出明顯的傷痕,只有一直陪伴他的家人知道,有些刻在他心上的傷痕永遠都愈合不了。82年前,孫晉良抵達南京不久,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就開始了,南京城一共打了5天仗。南京淪陷后,他兩次險些倒在日本人的機槍下。
1937年12月9日夜、10日拂曉,日本人開始攻打南京南門:中華門和光華門。孫晉良的任務是去陣地上運送傷兵!八覀冎v那里已經(jīng)遍地是中國守軍的尸體和傷兵,那個慘啊,到處都是嗷嗷叫聲”,小兒媳張建萍曾聽老人回憶,12月9日、10日,孫晉良都是這么度過的。
此后的日子對孫晉良來說是一個夢魘,他已經(jīng)記不清是哪一天,他和南京的守軍們一起被拉去“機槍點名”。在“萬人坑”邊上他眼見著大家一個排一個地站著,其他人一個排一個地倒下。排到孫晉良之前,他因為被發(fā)現(xiàn)還未入伍而被拉出了“死亡隊伍”。另外一天,他們一隊人被押往“死亡地點”途中,他和身后的人突然被拽出來做苦力,搬運一些東西,從而與死神擦肩而過。這些經(jīng)歷,他的兒女們講起來幾度哽咽,也讓他們對南京的情感百味陳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