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里的那幫人結婚了,于是就有了《婚姻保衛(wèi)戰(zhàn)》。乍一聽這個有點火藥味的名字,很容易想到糟糠之妻與老公及小三之間的斗爭,實際卻恰恰相反,這是一場“糟糠之夫”與“悍妻”之間的較量。
妻子們越來越強大,丈夫們在女強人的陰影籠罩下,感到空前的壓力,他們被迫投身了一場婚姻保衛(wèi)大戰(zhàn),在打打鬧鬧中認清了對社會和家庭的雙重責任;而熱愛生活、勇于追求的職場女性在丈夫的支持下,最終實現(xiàn)了家庭與事業(yè)“魚和熊掌兼得”的夢想。
作為趙寶剛專為80后打造的“青春三部曲”完結篇,這部都市成人童話式的劇集真實展現(xiàn)了80后的婚姻嗎?80后的婚姻里,究竟熟強熟弱?究竟怎樣才能讓婚姻長久幸福?還是聽聽80后自己的想法吧。
主外PK“煮內”:誰內誰外試著去欣賞
婚姻就是一場男人和女人爭奪話語權、經濟權、掌控權的戰(zhàn)爭。劇中有句經典臺詞是這么說的:一個家庭要太平,要么女人犧牲,要么男人退讓。兩人都想占上風,那還有好?一山不容二虎,即便是一公一母!
但對于婚齡剛剛1年的少婦小坤來說,婚姻這座城堡要太平得多。
小坤今年24歲,老公28歲,夫妻倆在寧鄉(xiāng)替人經營一家服裝專賣店。小坤每天早上7點起床做早餐,8點出門買菜,買菜回來幫忙去店里照顧生意,11點做中飯,下午5點做晚飯,9點下班,洗澡,洗衣服;晚上11點睡覺,而老公每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服裝店里。小坤夫婦倆平淡、默契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并不像是才結婚一年的蜜月期。
雖然是85后女性,但小坤思想還是非常傳統(tǒng),她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一般來說大事都是男的做主”。小坤說自己其實還算是一個比較獨立自強的人,起初她想跟老公去外面闖一闖,老公否定后她就再也沒提過,“在哪兒做事不是做,兩個人在一起才最重要”。
小坤說老公有點大男子主義,本想在經濟上保持獨立,也被老公一票否決,現(xiàn)在家里是老公掌握經濟大權。小坤說她心甘情愿做老公背后的賢內助,在大事小事上幫襯著他。
記者點評:
哲學大師培根說:成了家的人可以算是向命運之神付出了抵押品,茫茫人海中美滿的婚姻是難得一遇的。男人在社會中的強勢讓他們已形成一種習慣,所以,回到家中這種強勢依然存在;而忍氣吞聲的女人逐漸變少,她們不但要求話語權,還要求公正平等的權利。究竟孰強孰弱,誰內誰外,也許應該像主題曲中唱的那樣:“家里家外換個方向,把日子過得更漂亮,我不想和你比誰強,希望你試著去欣賞,爭來爭去到頭來是兩敗俱傷!
爭吵PK冷戰(zhàn):堅持有時是分裂的前兆
很多人都說《婚姻保衛(wèi)戰(zhàn)》里郭洋、李梅這對簡直太鬧騰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天都像在開“夫妻辯論會”,李梅是典型的“大女人”,郭洋也有著“大男人”的架勢,兩個人都試圖說服對方,都要堅持自我,婚姻也在一次一次的爭吵中慢慢陷入危機。
比起郭洋和李梅的每天爭吵,小辛的婚姻要安靜很多,但這種安靜更讓小辛感覺心灰意冷。
小辛夫婦倆都是常德人,小辛在長沙工作,而老公在常德。小辛說,老公比較內向,不多說話,是屬于老實本分的那種人,在工作上也是力求穩(wěn)定的那種人,而小辛個性則比較要強,不甘心在家讓老公養(yǎng)著,事業(yè)心比較強。幾年前,小辛離開常德到長沙來打拼事業(yè)。
雖說長沙和常德相隔不遠,但兩地分居的生活讓小辛跟老公的感情慢慢變得越來越淡,兩人也不會像其他夫婦那樣為生活瑣事鬧矛盾,有時電話里發(fā)生了分歧,掛完電話誰也不會主動搭理對方,直到下一次有事需要商量時才會聯(lián)系。
“長期分隔兩地,給旁人的感覺像是我們一直在冷戰(zhàn),其實不是,只是我們的婚姻已經變成了這個模式。我甚至希望能夠跟他好好吵一架,現(xiàn)在呆在一起也沒什么話可說,還不如分開自己做自己的,至少會比較自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