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志愿者千里赴京捐“熊貓血”
援救稀有血型再障患者,“熊貓血”群體呼吁建全國聯(lián)網稀有血型庫
【詞解】
“熊貓血”
“熊貓血”是稀有血型的俗稱,是一類少見或罕見的血型。這類血型不僅在ABO血型系統(tǒng)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統(tǒng)中也還存在一些更為罕見的血型。隨著血型血清學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已將所發(fā)現(xiàn)的稀有血型,分別建立起稀有血型系統(tǒng),如MNSSU、P、KELL、LUTHERAN、DEIGO、LEWIS、DUFFY、KIDD、RH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統(tǒng)。
昨日,在北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4名從山東趕來的稀有血型志愿者捐獻了共1600毫升RH陰性O型血,用于救治解放軍307醫(yī)院一名45歲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這樣的跨地區(qū)獻血,對很多稀有血型志愿者來說是常事。
患者遍尋“熊貓血”
直到6月底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45歲的孫長紅才知道,體內流淌的是稀有血型RH陰性O型血。
她也在一次次焦急等待中,體會到了這種稀有血型所帶來的麻煩。
她的女兒李月娟說,因為造血功能出現(xiàn)問題,母親的病需要每15天左右輸一次血,病情加重或經期時,可能需要天天輸血。10月4日以前,醫(yī)院還能保證血液供應。但隨著輸血間隔的縮短,醫(yī)院不得不讓家屬自己尋找血源。李月娟在網上四處求助,找到了北京、山東、河北三地的4名稀有血型志愿者,為母親捐助了血液和血小板。
“找不到血源時,還買過黑價血。”李月娟說。
目前,孫長紅已進入無菌艙準備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前仍需通過輸血保證身體狀況平穩(wěn)。為此,李月娟再次通過網絡發(fā)出求助。
志愿者跨省獻血
10月20日,在民間組織中國稀有血型之家的組織下,山東青島、淄博和東營的4名RH陰性O型血志愿者抵京,他們或開車,或坐長途車,所有費用全部自付,連李月娟特地買來的北京特產都沒收。“無償獻血,不要求任何回報!边@句話讓李月娟非常感動。
昨日上午,4名志愿者在喝了幾杯白糖水后,陸續(xù)獻出了400毫升血液。獻完血稍作休整后,昨日下午他們便返回山東。
4名志愿者都有數(shù)次獻血經歷。年齡最小的是20歲的李煥發(fā),他在稀有血型患者需要血液時,已聽從號召獻過三次血。
唯一的女孩朱路芳也有4次獻血經歷!拔覀冃枰獔F結在一起。”朱路芳說,剛開始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時很震驚,很怕自己生病。加入稀有血型聯(lián)盟大家庭后,心里踏實了不少。
她的男朋友也很支持她,但也會在她獻血時問上一句,“以后萬一你生病了,別人真的會給你獻嗎?”
“熊貓血”的擔憂
雖然稀有血型者體內流淌的血液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熊貓血”,但從得知血型那天起,很多稀有血型者都有一種危機感:不能得需要輸血的病。
2005年,一群稀有血型者自發(fā)組成中國稀有血型之家,以民間方式團結起來,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獻血。
中國稀有血型之家還有一個中國稀有血型總庫,志愿者們通過網絡、各地志愿者建立的QQ群相互聯(lián)系,并通過網站接受求助,發(fā)布信息。中國稀有血型之家網站管理員牛聯(lián)中說,只要有求救信息在網站或QQ群里發(fā)布出來,有志愿者響應,中國稀有血型之家就會組織志愿者到患者所在地獻血。
但不是每次求助都能得到響應,因為志愿者人數(shù)太少。根據(jù)其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入庫會員人數(shù)總共才2840人,其中北京的會員總數(shù)為218人,排名第四,但北京救援的案例達到44例,排名第一。
牛聯(lián)中說,按比例計算,稀有血型者在中國預估有500萬人,但很多人沒檢查過血液,并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按照A、B、AB和O型血四類再細分稀有血型的話,每一種就更少。有的稀有血型按比例算下來,全國都只有40多個人,是稀有中的稀有血型。因此,這個群體的人一旦需要輸血,就不得不四處尋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