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閻崇年“懸賞門”再起糾葛,中華書局卷入訴訟。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昨天開庭審理山西大學副教授白平起訴中華書局,索要挑錯獎勵案。
白平將《康熙順天府志》的出版單位中華書局告到了豐臺法院,依然要求兌現獎勵10萬元。有人說,懸賞糾錯是文人的狂傲,出版商的噱頭,也有人認為挑錯要獎勵是借機炒作,無理找茬。白平憑什么要獎勵?中華書局如何面對如此認真的讀者?記者孫瑩在法庭內外圍繞訴訟焦點,尋找答案。
焦點一:白平憑什么要獎勵?中華書局是否作出過承諾?
“咬文嚼字”可能是很多文人的職業(yè)習慣,多數采用的方式是著書立說,披露他人的錯誤,駁斥不同的觀點,而研究古漢語的白平卻在挑錯之后,就要獎勵,要求出版商中華書局支付挑錯獎10萬元、召回涉訴圖書、賠禮道歉并將他評為“優(yōu)秀讀者”或給予他其他精神獎勵。依據是什么?原告代理律師王德怡向法庭說明了白平的理由。
王德怡:2007年1月30日,中華書局在人民政協(xié)禮堂莊嚴宣誓“對指出出版錯誤的讀者將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并且承諾實施次品召回制度,發(fā)現次品流入社會,立即實施召回措施,真誠賠禮道歉。”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后,原告為該書挑錯形成的文字已近30萬字。中國書局出版發(fā)行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一書,截至起訴之日,原告已為該書挑錯達909處。然而,中華書局在做出召回次品出版物的公開承諾后,三年多來從未召回過任何公開發(fā)行的出版物,也未向挑錯讀者支付獎勵。
依然是“對指出出版錯誤的讀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的承諾成為白平起訴的理由,也就是說白平認為中華書局簽署的倡議書是一份懸賞廣告,而被告中華書局卻說,我們從來沒說過獎勵10萬元。中華書局法律顧問任海濤:
原告的訴訟請求既無事實依據,亦無法律根據,理應依法駁回。懸賞廣告屬于要約,《致全國編輯工作者的倡議書》屬于要約邀請,因此倡議書不是懸賞廣告。是中國編輯學會為了相應新聞出版總署的號召搞的一個活動,當時參與該活動的36家單位沒有任何一家主觀上的懸賞的意思表示。
而原告認為,倡議書就是懸賞廣告,只不過沒有明確賞額,白平挑錯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非一般讀者可比,10萬元對于中華書局是九牛一毛,被告理應支付。這份承諾對糾錯讀者給予獎勵的倡議書算不算懸賞廣告,最終要看法院的認定。
焦點二,白平挑的是什么錯?這些錯誤是否足以要求出版商召回圖書?
對于古典文獻,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謂“心得”不可能千篇一律。白平針對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和《于丹〈論語〉心得》挑出的錯誤是學術爭鳴,仁者見仁志者見志,還是真要非打官司不可?
法庭上,面對白平提交法庭的《康熙順天府志》909處錯誤,中華書局法律顧問任海濤指出,學術問題還是應該回歸學術界,而不是動用司法資源。
任海濤:909處錯誤是原告單方提出的,還需要進一步審核,是否構成錯誤需要審核。我們同意原告提出的《康熙順天府志》是一部古籍整理作品,是一種特殊的文字作品形式,是非常艱巨復雜的工作,很難做到一次出版就沒有錯誤,需要編輯和讀者提出問題,重印和再版進行修改。涉及到學術的問題,需要回歸學術界。希望出版物的批評質證還是到理性符合慣例的途徑中來。動不動就通過司法途徑對雙方都是傷害。
而原告方指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中華書局采用打造學術明星的策略扭轉經營不利的局面,通過強勢宣傳使讀者理性挑錯的聲音被埋沒了。
王德怡:圖書是大眾消費品,書錯了對于整個社會的危害是很大,就象三鹿奶粉里有三聚氫氨,而中華書局閻崇年這本書就是三鹿奶粉,應該被召回。
《于丹<論語>心得》四萬七千字,原告挑錯就寫了30萬字,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被告召回此書。
白平:我們只要證明出錯率超過萬分之五,就是質量不合格圖書,就應該召回。
但是被告認為原告指出的錯誤,是因為原告對語言工具本質的一種僵硬的理解,《于丹<論語>心得》雖然一直爭議不斷,但是擋不住暢銷勢頭。
任海濤:爭議再不斷,它的海內外的影響力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大陸最暢銷的產品,也是輸出海外版權最多的產品。
原告代理人只用一句話來反駁被告
王德怡:圖書的銷量不是圖書質量的證明。
焦點三:白平還要挑誰的錯?他如何看待“炒作”的罵名?
以前,出版商出書要給作者稿費、版稅,如今,很多人花錢買書號出書;同時,名人出書、出名人書形成了出版商與名人共同獲利的渠道。而對于一般的文人,可能沒有太多機會舉辦大型簽名售書活動,也沒有那么多機構邀請他們去講課,于是,白平挑學術明星的錯,還打官司要獎勵,很多人一聽,就說“又是炒作”。對此,我決定做個求證。
記者:您這么執(zhí)著的在出版物中尋找錯誤,并且把出版商起訴到法院,目的是什么?
白平:閻崇年那本書,我是在網上看到宣傳,好奇,才找的錯,后來我覺得他態(tài)度不是很端正,一步步就打上官司了。
記者:這次你是從于丹論語心得里挑出的錯,為什么直接告中華書局?
白平:我希望通過制度程序提高圖書質量。讀者的監(jiān)督、糾錯同樣是很好的手段。
記者:你以后還要挑哪本書的錯?
白平:我讀什么書就挑什么書的錯, 不管盜版、低質量的書泛濫成什么樣子,普通讀者對圖書質量的追求是不應該改變的。
庭審后,針對媒體提問如何看待“炒作”罵名,白平說:
你說炒作,是的,但對我有啥用?我還是就官司說官司,我炒作起來,媒體一天地找我,打電話,他又不給我錢。
法院沒有當庭做出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