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一筠接受成都商報專訪
“如果愛能讓孩子變得更積極、更優(yōu)秀,這就是性教育的成功。
家庭在我國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給家長開展性教育,他們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一個小學生背著書包來做人流,她還告訴你,趕快手術還要回去上課。一個13歲的男孩要為9歲的女朋友負責,負責的方式是從家里偷偷拿了400元給她做人流。聽見這些,我的心情只能用心痛來形容。”
陳一筠的一席話,在本月9日參加“第二屆四川省性社會學與性教育學術研討會”的眾多大中小學教師和專家學者中引起不少共鳴。陳一筠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現(xiàn)在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性教育,而盛行的“安全套教育”和簡單的道德教育都是不可取的。
人物簡介
陳一筠:1940年生于四川筠連,196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原研究員、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一筠教授一直從事婚姻家庭的研究,先后出版《婚姻家庭的科學咨詢》、《走向婚姻》、《讀懂孩子青春期》等專著。
A 現(xiàn)狀篇
“北京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性成熟年齡已提前到11歲”
成都商報:為什么性教育在我國推進比較緩慢?
陳一筠:中國是一個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很大的社會,人們很難敞開心扉去公開接受與性有關的話題。即使現(xiàn)在,性也是一個隱私性的話題,學校教育很有難度,而相關教育部門本身的觀念也有待打開,性教育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引入,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有限。
但是現(xiàn)實卻在發(fā)生急劇變化,不面對并不能解決問題,F(xiàn)在人工流產(chǎn)的多是未婚者,未婚者中未成年人的比例在增加,年齡還趨于低齡化。北京計劃生育門診的數(shù)據(jù)顯示,未成年人做人流的年齡段集中在11~14歲,而有些城市最小的達到了9歲。
聯(lián)合國曾做過一個調(diào)查,表明在過去的100年內(nèi),孩子的性成熟年齡在提前,平均隔20年提前一年。我們在北京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孩子的性成熟年齡已經(jīng)提前到了11歲。傳統(tǒng)社會性成熟的年齡比較遲,而婚配卻比現(xiàn)在早。而現(xiàn)代社會,由于職業(yè)技能的要求和開放的婚姻觀念,又延緩了結婚時間。上世紀90年代城市青年結婚年齡在24-26歲,現(xiàn)在30歲左右徘徊的大齡單身青年卻比比皆是。
成都商報:您怎么看待現(xiàn)在盛行的送孩子安全套的行為?
陳一筠:安全套是生理上的防護,頂多減少女孩承擔直接身體后果的比率,但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卻同時傷害著男女雙方。
首先,我們給孩子安全套處在一種形式上。我們有沒有真正教給他們怎么使用,使用的風險他們也不知道。安全套不是避孕的靈丹妙藥,更不能避免傷害。
簡單用道德與否來教育孩子也是不可取的,告訴女孩打胎傷風敗俗并不能制止性行為,深深的負罪感在讓他們選擇不安全的方式傷害身體時,還給他們留下心理傷害。
性教育的關鍵在于精神,是把原始的沖動轉化成愛。會愛人的孩子,會為對方學會保護和珍惜,學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愛能讓孩子變得更積極、更優(yōu)秀,這就是性教育的成功。
B 觀點篇
“不在社會人文層面進行,這樣的性教育是不成功的”
成都商報:國際上的性教育能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陳一筠:性科學真正應用于指導生活是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一直被認為在性教育上走在世界前列,實際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性解放浪潮,這個問題才被重視。國際上在性教育方面的情況,相對于其他學科的發(fā)展也并不充分,并不能為我們提供更好的經(jīng)驗,但是失敗教訓卻不少。性解放并沒有像“快樂就好”那句口號一樣,給美國社會帶來幸?鞓。有兩件事是美國人最大的傷痛,一是青少年問題,二是艾滋病。學會使用安全套的年輕人,并沒有在身心上獲得安全。
青少年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但是在我國,學校普遍認為艾滋病很遙遠,教育也比較表面。其實性感染帶來疾病的危害已經(jīng)超越了血液感染,在歐美及非洲地區(qū),30%以上的艾滋病毒攜帶者是24歲以下的青年,中國應該防患于未然。
成都商報:目前我國性教育的狀況如何?
陳一筠:我國研究性教育的專家集中在生物學和醫(yī)學領域,特別是臨床醫(yī)學方面。社會對性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生理層面。實際上,性教育應該和人文社會科學與心理學結合,關系到精神人格、文化道德、社會價值等多方面。
科研單位也有一些性教育的研究機構,但多在理論上。綜合性高校沒有設置專門的性教育專業(yè),沒有系統(tǒng)的教育和教材,成都大學有一個也是輔修。性教育處在拓荒階段,但是已經(jīng)青黃不接。關注這個問題的年輕老師,是因為在教學第一線遇到現(xiàn)實問題,但是專業(yè)做研究的很少,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70歲了,身邊最年輕的研究伙伴是50多歲。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沒有性教育,只有健康教育,或者青春期教育,普及的是一些基本的性知識和道德教育,不是在社會人文的層面進行,這樣的性教育是不成功的。
C 建議篇
“首先要給家長開展性教育,他們才能更好教育孩子”
成都商報:您認為在中國性教育應該如何開展?
陳一筠:家庭在我國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要給家長開展性教育,他們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F(xiàn)在剩男剩女增多,一方面是社會壓力的原因,我覺得另一個方面,是因為缺乏性教育的后果。
父母應該懂得正確看待孩子,因為的確有一些心理區(qū)域是老師和家長無法進入的,他們需要從朋友甚至從異性中尋求。到了一定年齡,青少年有生理上的反應很正常,在自然的條件下和異性公開地接觸,相處過程中產(chǎn)生的磁場,會使這些生理反應自然釋放,這是最積極的引導方式。比如中學興起的集體舞,就給了青年男女健康的交往機會,集體放電才最安全。另外,學校應該從初中就針對個體開設性教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