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認識一群特別的孩子們。
杜亞倩,一個安徽姑娘。我們見到她的時候,她就這樣坐在小板凳上,一步一步吃力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看到,坐著的亞倩還不到50公分高,即使站起來也不足一米,這讓我們很難想象她今年已經16歲了。16歲的她之所以有著這副“袖珍”模樣,是因為生下來就患有一種罕見的成骨不全癥。幾乎從出生時起,她就開端不斷地骨折。幾乎從出生時起就不斷骨折。
杜亞倩:我聽我媽媽爸爸說是,是出生之后兩個月,他們之后發(fā)明了。
杜亞倩母親:天熱嘛,我們帶她洗澡,她爸爸抱著的時候就骨折了,然后兩個月就發(fā)明就開端,然后就頻繁,經常性(骨折)。
和亞倩一樣,北京的徐偉良同樣16歲,同樣是成骨不全癥患者。不同的是他的第一次骨折來得更早。
徐偉良父親
徐偉良父親:在(他媽媽)肚子里就骨折過。
16年來,對亞倩和偉良來說,骨折就像是“家常便飯”,以至于他們都記不明白自己到底骨折了多少次。
徐偉良父親:一個有時候太多,一個有些都不知道的時候就骨折了。(比如)就一聲咳嗽。他就有可能骨折,像咱們沒事,咳嗽兩下,像哭什么特別樂這都不行。
杜亞倩:然后這邊,這邊你看,全身高低就基礎上,沒有骨頭是好的。
亞倩和偉良所得的成骨不全癥,俗稱脆骨病,這是一種由于基因突變造成的疾病,全球發(fā)病率在1/10000到1/15000,中國目前還沒有官方數據。民間把這類患者叫做“瓷娃娃”,因為他們就像一件極易破碎的瓷器,任何動作都可能引發(fā)骨折的危險。為了確保安全,偉良一直待在家里。刷牙、洗臉、吃飯、學習、娛樂,從小到大,他的一切運動幾乎都是在這間不足幾平米的小屋里完成的。
徐偉良 成骨不全癥患者
徐偉良:最盼望上學。
和偉良相比,亞倩相對榮幸一些。
杜亞倩:當時一開端那個學校也不是很同意,因為像我們這樣的孩子,萬一被學校其他同學碰到的話,也比較危險,所以說一開端學校是不批準收的,然后后來我爸媽也說了很多次,然后最終學校批準收我。
從此,父親開端每天接送亞倩高低學。
記者:每天這樣來來回回最多跑多少趟學校?
杜亞倩父親:應當有15、16趟,最高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最少一天都4、5趟。
由于身材的特別狀態(tài),亞倩在學校里的一切運動,哪怕是換一間教室,都要等父親來到學校時才干進行。盡管如此,對她來說還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學校上廁所。
杜亞倩:一般我都等到中午時候,回家來了一般再去上衛(wèi)生間。
記者:所以在學校都得忍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