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一批石像的營造年代則應該更早。劉衛(wèi)東認為,這處祭祀場地很可能在舜去世前就存在了。舜在附近去世,使得這個原本成型的祭臺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但由于文獻的缺失,歷史出現(xiàn)斷層,最初在此處營建祭臺的年代和用途,目前很難說清。
第三期石像為替罪石人
劉衛(wèi)東認為前兩期的石像主要用于祭祀,而第三期石像則另有用途。
“曾經(jīng)有一位廣西的文化局長對我說,這些石像是替罪石人,廣西山里有很多。”劉衛(wèi)東解釋說,古時候凡遇到家人生病遭災,人們往往喜歡雕一個石人代他受罪,這就是所謂的替罪石人。
在很多風化程度較輕的石像上,還能看到“舍”字。劉衛(wèi)東認為,這些刻著“舍”字的石像很有可能是修建于唐代前后的替罪石人。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石像中還有孕婦、兒童的形象!叭魏稳硕伎赡苌、遭災。 眲⑿l(wèi)東說。
從表面形態(tài)上,記者也能看出第三批石人與前兩批的不同。這些石人雖然雕工比較粗糙,但大都眉目清晰,身份和年齡特征也比較明顯,很多石人背后還刻著“舍”字。
劉衛(wèi)東認為,唐代前后,鬼崽嶺石像群的來歷已經(jīng)失傳,憑著對這片石像的敬畏,人們把新雕刻的替罪石人也放到了這里。劉衛(wèi)東告訴記者,由于石頭中沒有碳元素,目前還很難用科學手段判定這些石像的年代。
鏈 接
道縣曾出土新石器文物
湖南省道縣位于湖南南部,緊鄰廣東、廣西,地屬山河秀麗的南嶺地區(qū)。道縣四周高山環(huán)繞,群峰聳峙,東南有九疑山,南有銅山嶺,西有都龐嶺,北有紫金山。
遠在新石器時代,道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營浦縣,為道縣建縣之始。道縣境內遍布文物古跡,其中距今12000多年的稻谷遺存和陶片,被列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和陶片,被譽為“天下谷源,人間陶本”。
-本報記者 黃加佳 實習生 袁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