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孤獨是魏晉的獨有,一條獨特的風景,F(xiàn)在想要品那份孤獨,也許不再可能,看來來往往的世界,更多的恐怕是追名逐利之人!紅燈綠酒之下,我更想那時候的人,寬袍大袖,白髯長須,在世事的繁忙中,做到的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胸襟!他們的一個果決的轉(zhuǎn)身,就融身山野田園,去追求那份獨特的自由和難得的孤獨!他們中的許多人,本就有治世之才,也有許多似陶淵明一樣的曠世之才,但是他們?yōu)榱饲蟮脙?nèi)心的潔凈,任他滾滾紅塵,甘愿與世俗決裂,他們做到的是孤獨,堅守的是清貧。清貧了,孤獨了,這個世界就清明了許多!
現(xiàn)在的人是怕孤獨的,尤其是害怕清平樂道,所以這世道多少有些渾濁。
沈從文說:“孤獨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有十個你自己!惫陋氄怯羞@樣的力量,像是一把巨大的梳子,迅速地理清了紛紛的人事,把最本真的內(nèi)心從迷途中喚醒。孤獨是與自己的相聚,是聆聽自己的心聲。
伍爾芙正是這樣的孤獨者,同自己狂歡,甚至去捕捉迅疾如風的意識之流,她在孤獨中打開了人類的心靈之門。梭羅亦是這樣的孤獨者,迎接每一個朝陽,在月光下耕地撒種,以一己的耕孤獨去抵擋人類在工業(yè)文明下心靈的迷失。怪不得海子要說:“梭羅這個人有腦子,月亮照著他的鼻子!惫陋殻窃谙蛐撵`致敬!
人們品嘗孤獨,又不光是在探尋自己。張愛玲平生最怕見人,與人交流總也學不會,但在她的文字中,市井雜塵、熱鬧的閑話,世俗生活一點不缺。因為在孤獨中,總有一雙冷眼在打量著塵世,越孤獨,那眼睛就越銳利,越能撕破表象深入到浮躁的內(nèi)心里去。時代匆匆的沉了下去,張愛玲卻倔強地浮了起來。孤獨是一種冷靜的力量,踩碎表面的浮華與虛假,不留一絲情面。于是孤獨也是在審視著這個世界。
誠然,孤獨的滋味并不好受,就好像真的滋味一樣不好受,但卻有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去忍受它,品味它甚至愛上它。因為人需要孤獨,這個世界需要站在孤獨中的守望者。
有人說:“孤獨是可恥的!边@是自嘲,孤獨是可貴的,是可敬的,守護人類心靈的孤獨者尤其可敬。也許孤獨在這個時代已不合時宜,但任何時代都會過去,只要還有人類,就需要深入心靈,就需要孤獨。
孤獨雖然不能令你歡欣鼓舞,或得到暫時的快感,但卻能引領(lǐng)你直入內(nèi)心,直擊本原,去尋找一個真實的你自己,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就是孤獨的意義!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