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世界,需要多變的思維。積極求變,是對徒勞和平庸的放棄,是對新的精彩的追求。人生之路,沒有直線可走,學會調整,前進的步伐才能得以繼續(xù)。精彩,往往因變而恒久。
河流遇阻,它懂得掉頭,照樣奔騰不息;勁風遇墻,它懂得回旋,照樣飛轉天空。
物如此,社會變革亦如此。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從計劃經濟到商品經濟,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現實,同樣的勝利,同樣的精彩。
旭日勃勃的東方讓人無限向往;廣袤無垠的西部讓人胸襟開闊;銀妝素裹的北國讓人心地純潔;碧水盈盈的南鄉(xiāng)讓人柔情滿懷。山川地地唱風情,人生處處有精彩。人的一生,沒必要面對一條已經失去閃光的路而哭泣,更沒必要因為它曾經閃光而舍不得放棄。積極面對現實,改變思路,別樣的風彩就會向你招手。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青年時期,懷抱高遠的政治理想,一度出仕,渴望進取,夢想建立一番功業(yè)。為此他曾做過江州祭灑、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但時局的動蕩,官場的腐敗,仕途的險惡,使得他的政治理想徹底破滅。“誤落塵網中”是他對這一段現實的反省和徹悟,“性本愛丘山”是他歸隱田園的思想轉變。棄官回鄉(xiāng),以泥土和詩文為伴,從此一種無拘無束的、舒放自由的生活向他敞開胸襟。是田園這塊純樸的天地給了他無窮的營養(yǎng)和靈感,使他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的先河,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魯迅早年立志從醫(yī),想以精湛的醫(yī)術解除天下之人的痛苦。然而,即使精湛的醫(yī)術能消除國人身體的病痛,也拯救不了國人麻木的靈魂。善良的愿望被黑暗的世道和殘酷的現實擊碎,于是他棄醫(yī)從文,把自己的小說和雜文當做向黑暗現實進擊的投槍匕首,在文學的天地里建樹了不朽的業(yè)績。
邰麗華,一個聾啞人,無法在聲音和語言的領域里發(fā)展自我,但他四肢健全,于是轉而學習舞蹈,在舞蹈藝術的世界里她創(chuàng)造了奇跡,鑄就了生命的輝煌。
改變既是一種放棄也是一種追求;既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新的開始。主動放棄正是為了積極進取,沒有曾經的改變就沒有日后的輝煌。頑固堅持只會使生命黯然失色,主動思變生命依舊精彩。當你面對現實,放棄失落,從另一面天地里回味成功的時候,你就會深切地感受到:風景這邊也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