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寫詩的人都知道,詩歌就是對毎一句話進行濃縮,還要有自身的完整性和精巧性,用含蓄的內容表達其意境的深遠。詩歌也是作者們在情感上的一種抒情方法,創(chuàng)作詩歌需要有一種浪漫豪情和豐富的情感思想。經過奇妙的構思,深入的思維,活潑的情感,突發(fā)性的靈感而作成。
古往今來,無論是寫作還是瀏覽的一個目標就是為了獲取心靈的自由,獲得一種心坎想要的安靜和生活的指引。雖然這種自由重要體現在心靈方面,可是對舉動也有必定的領導意義,或許世間沒有什么能比真正的自由更重要的了,而自由的獲得比我們通常想象的要艱巨許多。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曾經指出,“詩歌是散文言所未盡之處;人有所猜忌,就用語言去說明,用散文說明以后,尚需進一步說明的,則要由詩歌來完成!
同時詩歌也是貯藏情感的處所,作為一種特別的應用語言的方法,詩歌總是給人以一種獨到的視覺和聽覺后果。它是人類某種情感、情感在瞬間的靈光閃現,當詩人在愁悶的心情下得到一種自我擺脫,愁腸悲情也通過詩歌得到了發(fā)泄。詩人正是通過對瞬間的把握,以補充自己情感經驗的不足,或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體驗到某種人生情感的極致。
我認為一首好的詩歌就是對一個人想象力的最大也是最好的開發(fā),而一個人的想象力可以帶給他對于生活的樂觀、熱情與熱愛。詩歌中那些美好的句子時常讓我對所謂的想象產生猜忌:沒有情感做為動力的單純的想象能達到這樣幻美又真實的地步么?或者說想象真是想出來的么?不,不是,想象并不想出來的,所謂想象,應當說就是感受,就是一種真實的感受!想象永遠是別人的說法,對于詩人自己,并不存在想象,只存在真實的感受。于是詩人的感到也就是獨到的,同時也就是美好的感受,它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是個體自身對生活和生命的思索和感悟。別人認為如此美好的句子可能是詩人想出來的,可是只有詩人自己知道,他們并沒有想什么,他們只不過是自然地說了些心中自發(fā)的大實話而已;蛘哒f他們只不過是抓住并表達出了一時真實的感受而已。對詩人來說,也沒有什么想象的世界,他的世界也都是真的。因此,詩歌起源于真實的生活,但它經過詩人的加工后,又有了高于生活的特質。讀云抱的詩歌,感受最深的就是平常之中閃耀的唯美和浪漫,他總是于一種溫和的心緒中抒發(fā)對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思索。
《盛夏情懷》這組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情景融合,詩歌用了我、你、我們來表達主題,抒發(fā)的情感比較淡然,作者營造的意境和氣氛也是讓人在一種安穩(wěn)和安靜的心情下體味那種波濤不驚的壯闊,但是給人的思索和震動卻特別的強烈。雖然說是一組以夏天為重要意象的詩歌,但是詩行中時間和空間變幻的場景增加了詩歌的跳躍和跨度,使得這組詩歌多了回旋和節(jié)奏感,作者對語言機動駕馭的才能值得學習,各種意境的營造表達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整體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蘊涵,以及一種樸素無華、執(zhí)著尋求的人生態(tài)度,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堅強、淡泊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觀,這也正是一個詩人肩負的使命和義務,在這組詩歌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值得細品和回味。
這組詩歌一共十節(jié),每節(jié)單獨成一個段落。第一節(jié)以平緩的語調交代了豪情盛夏的來臨,那是一片終將抵達的土地,跟著時間走,在季節(jié)變更升溫的過程中,作者那種緩慢淡然的心坎也逐漸升溫,而這一切都是自然地隨時間變更的,基本不用什么華麗的雕琢和裝飾。
第二節(jié)用茂密的葉子烘托那種重疊的煩燥情感,讓夏天特有的梅雨也輕松降臨,而這些我也沒有必要在意,在鳥兒的安撫下,我和自然已經和為一體,自然的變更對我而言,也就是氣象的變更而已,它和真實的生活也沒有什么本質的差別。
第三節(jié)用“汛期之前,木已成舟,若隱若現的惆悵里,早已果實累累,而我還在虛構一只蝴蝶的饑餓”表達一種生存的狀態(tài),盛夏的果實已經露出端倪,而我心坎的饑荒和靈魂的落寞惆悵也真實地流淌在筆端,而這一切也是由生活的本質所決定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