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7月3日)是我國近代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120周年誕辰,其尋求“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力”的價值取向和學術思想,曾是中國一代學者的人格幻想,而隨著“陳學”最近在海內(nèi)外華人地區(qū)炙手可熱,在繼李白、曹操、西門慶、豬八戒、孫悟空和觀音故里之爭后,湖南鳳凰古城與廣東中山大學近日也不能免俗地掀起了“陳寅恪故里”之爭。
陳寅恪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并稱為近代四大國學大師,陳寅恪一生桃李滿天下,已故著名學者季羨林等名流悉是其弟子,季羨林“恩師譜”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陳寅恪,并曾多次公開表現(xiàn)是陳寅恪讓他走上搞佛教史、佛教梵語和中亞古代語言學術研究的道路,只此足見陳寅恪在我國近代學術范疇地位之一斑。
因解放后陳寅恪一直任教于廣東中山大學,所以民間多認為陳寅恪故里在今廣州市中山大學校區(qū)309號2樓的“第一麻金墨屋”,而湖南鳳凰古城方面近日公開表現(xiàn),陳寅恪雖在“第一麻金墨屋”生活過近20年,但該處充其量只能算是“故居”,“嚴格意義上的陳寅恪故里在我們鳳凰的沱江鎮(zhèn),這是他和父親陳三立、祖父陳寶箴從小生活過的處所”。
而《咬文嚼字》雜志前不久頒布的“國人常犯十大語文錯誤”則指出,“故里”指的是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住過的處所應稱“故地”,住過的居室應稱“故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湖南鳳凰古城在與廣東中山大學的“陳寅恪故里”之爭中,應是盤踞了必定的上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