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王欽峰,感受到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全國勞動模范向我們走來。
王欽峰是中國新走向的標桿。我們應該向王欽峰學習什么?王欽峰為什么能夠成為王欽峰?
良好的心態(tài)。王欽峰在豪邁公司工作以來,不追名,不逐利,不浮躁;工作著,學習著,快樂著,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心態(tài)。特別是他并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名初中畢業(yè)生而自卑,反而是以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敢于實踐的心態(tài)工作著、追求著、收獲著。因為他知道,學歷只是過去,能力代表現(xiàn)在,學習成就未來。他埋頭刻苦學習,遠離各種誘惑,努力實現(xiàn)價值。他不隨波逐流、不追腥逐臭、不以丑為美,成為這個社會干凈純潔、陽光自然、健康美麗的標志性生命體,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精神狀態(tài)的理想坐標。他不追名逐利,卻成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勞動模范,成為中宣部重點宣傳的15名勞模之一;他不追名逐利,卻成了豪邁集團十大股東之一……
堅定的信念。干什么就學什么,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干什么都干到最好。這又是王欽峰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他認為,有信心不一定會贏,沒有信心一定會輸;有行動不一定會成功,沒有行動一定會失敗。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執(zhí)著的追求,成就著有為的人生。王欽峰在15年內(nèi)換了13個工作崗位,每一個崗位都是開始不會干、不愿意干,然后使勁學、努力做,最后愛上新的崗位,并且做到了在公司最好、在全省最好、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最好。大學生、博士生不敢做的事他做到了,國外大企業(yè)、著名企業(yè)做不了的事他也做到了,別人不會做、自己最初也不會做的事他又做到了,這一切都源自他“一定能做到,做就做好,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從國家專利到自主知識產(chǎn)權,從農(nóng)民工到機電一體化工程師,從科室到車間,從品保部到科研小組,王欽峰從來沒有氣餒過、退縮過,始終充滿信心、一往無前,一直走到了今天、走到了被這個時代仰望但又令同時代國人汗顏的靈魂高地上。
優(yōu)秀的品德。“王欽峰是我們公司加班最多、領加班費最少的人”。這是豪邁總裁張恭運先生介紹情況時說的。我問王欽峰是不是在作秀?他卻說“一忙,就忘了填。”因為豪邁集團員工加班費都是自己填,填多少就領多少。王欽峰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能與領導、同事、客戶融洽相處,正是源于一種優(yōu)秀的品德。干好自己應該干的,不偷、不搶、不貪、不占,守著本分,干好本職,不多嘴多舌,不挑撥是非,不無中生有。“人活著就是干活的”。王欽峰這樣說?鬃訉﹃套舆@樣評價:“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小成就靠智,大成就靠德,王欽峰果君子也!
寬容的環(huán)境。豪邁公司鼓勵創(chuàng)新、成就人才的座右銘是“鼓勵成功,寬容失敗”。公司董事長張恭運對王欽峰的技改失敗是這樣說的,“失敗的成本可以計算,成功的價值不可估量”。王欽峰有過無數(shù)次失敗,公司領導和員工對王欽峰的失敗不抱怨,而是寬慰、鼓勵,甚至獎勵。豪邁是一個視講誠信如生命的企業(yè),車間里、辦公樓里都擺著冰柜,里面有不同價位的冰糕,誰吃誰就向小錢柜里投幣,沒有人監(jiān)管,到時候一點貨和錢,錢不但不少,而且往往多出來,因為沒法找零。這就是公司在培養(yǎng)職工的誠信。加班費要求自己填,也是公司在培養(yǎng)誠信。公司的大環(huán)境講誠信,王欽峰就誠信,同時,王欽峰的精神包括誠信在內(nèi)又影響了公司的大環(huán)境,使公司的誠信環(huán)境更環(huán)保、更健康,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他用執(zhí)著和勤奮,修正著人們對于學歷高低、出身貴賤的偏見。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成為撬動他有為人生的支點。
―――一個優(yōu)秀的人不一定能碰到優(yōu)秀的企業(yè),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則可以讓一個優(yōu)秀的員工成長為棟梁。在我們民族企業(yè)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你用執(zhí)著、勤奮和技能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財富和價值,你身上從此閃耀著豪邁的輝光。向王峰欽致敬!
王欽峰在檢查設備
近日,全國勞模、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火花科研組組長王欽峰被全國總工會、山東省委宣傳部確定為“新型農(nóng)民工楷模”全國重大典型。6月13日,記者趕赴濰坊高密采訪發(fā)現(xiàn),這不僅僅是一個吃苦耐勞的故事,他還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勵志偶像。在短短的16年里,王欽峰完成了從一個初中畢業(yè)的機床操作工到世界級的電火花機床專家的跨越。哪里來的這么大的干勁?答案是他在本職工作中有著強烈的成就感和癡迷勁。
苦學機械原理
終獲伯樂賞識
王欽峰是濰坊高密隋家莊村人。1992年,他初中畢業(yè)未考上高中,為了學點手藝,他來到高密市井溝鎮(zhèn)汽車配件廠打工,這家工廠也是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一個月60元錢,一天兩元,就是想學點手藝,好有個生計。”王欽峰想不到的是,這個鎮(zhèn)辦小廠后來竟成了世界級企業(yè)。
轉(zhuǎn)折源于1995年,張恭運等人合伙買下了瀕臨倒閉的汽配廠,王欽峰也迎來了人生中的重大轉(zhuǎn)機。
在張恭運的鼓勵下,每個人都身兼數(shù)崗,王欽峰也掌握了銑床、磨床、刨床等多項技能。1996年7月,王欽峰參加初中同學聚會,聽到有同學考上大學,他深受刺激,回家后一夜未眠,決心干出個樣來。
第二天,他從書店抱回《機械制圖》、《機械加工工藝學》等十幾本書。由于學歷低,書上的機械原理很難看懂。于是,他又買來《機械制圖習題集》,對照習題學理論。半年后,厚厚的習題集做完了。做得對不對,王欽峰心里沒底,就找機械專業(yè)科班出身的公司董事長張恭運看看。“這是你做的嗎?”張恭運邊看邊吃驚的問,在他看來,眼前這個初中生能把這么枯燥乏味的機械題目做好,非常不簡單,“說明他能坐得住,是個好苗子。”
一直在注意張恭運表情的王欽峰,聽到鼓勵后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信心大增,“如果沒有那次鼓勵,也就沒有后來的堅持。”1997年,王欽峰被廠里送到泰安學習電氣,成為公司第一個掌握電氣工藝的人,并由此涉足電火花機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