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所說的“國罵”,不過就是“他媽的”,這算什么程度?現(xiàn)在的一些人,罵起人來,來得更直撇、更干脆、更“通俗”、也更粗野。要說是高于國罵,恐怕有拔高之嫌,而不說其高于國罵,似又低估了罵的程度。如果按魯迅的原話去懂得“因為到底未曾拉車,因而也就不免有點貴族氣味之故”,其意應是:國罵畢竟還不至于象拉車那樣的人罵起來蠻橫。而現(xiàn)在,沒有拉車的人,罵的工夫與拉車的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上大作的作者就是這樣的人,因對寫文章罵人樂此不疲,洋洋自得的稱自己的文章為“罵文”?v觀其作,罵文占了相當比例。姑妄歸納為三大特點:罵得絕,罵得廣,罵得“有理”。
罵得絕,是指無人能與之匹敵。該君罵人詞匯之豐富、頻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凹一铩、“流氓無賴”、“蒼蠅”,“人渣”甚至“叫獸”等,下筆成臟。在下并不認識該君,不知是何公干,看其《作家與寫手》一文,大有躋身其間之勢,但又名不見經(jīng)傳,即便是自封的,也是個寫文章之人,屬于“到底未曾拉車”之列。但從垃圾桶里檢來的詞,居然如獲至寶、津津樂道,這等作派,又是“拉車”者所不齒的。網(wǎng)民底本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思想素質有天淵之別。有稱雄文壇、藝壇、學界、業(yè)界者,也有連識文斷字尚感艱苦者,若大網(wǎng)絡,對“教授”和“叫獸”分辨與選擇艱苦者在所難免。本不為怪。而發(fā)明“叫獸”一詞的,也是不知“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即便有所聞,為了夸耀自己可笑的“聰慧”和可憐“廣博”而不顧自身的人格受損者,冒然為之!奥敾廴恕钡墓鸸谠绫弧敖蝎F”一詞的第一發(fā)明人搞去,且?guī)У脕戆l(fā)黑發(fā)臭,扔進垃圾桶了。拾人牙慧者得之,如獲至寶。津津樂道者,不過是要在嘩眾取寵中去贏幾個巴掌,其情可憫。安知凡是邯鄲學步者,會被認為可憐之至,居心可悲。
罵得廣,是指其“文章”所罵的范疇。罵街時無所顧忌,粗話野話出口成臟、在罵聲中打三個擎五個這種本事有多大不得而知,但可想而知。公開的文章中,就聽取罵聲一片。從韓寒到“韓寒之流的家伙”、再到“韓絲”,直至指出其不該用臟話罵人者。可說是“罵來罵去,罵世上可罵之人”。
罵得“有理”,是其自稱為該罵的處所,看來還不少。首先是韓寒,這無疑是罵得理直氣壯的,因為據(jù)說韓寒在罵別人。韓寒罵了些誰、怎樣個罵法,見識短淺者不得而知。而以韓寒之罵去罵韓寒,豈非以暴制暴,五十步笑百步?縱要罵,適可而止,無休無止的罵下去,倒象是罵人者見被罵者并不理會、只管走自己的路,于是追著罵、趕著罵,氣喘吁吁、磕磕碰碰還罵不絕口。其次是“韓寒之流的家伙”。其實,這種歸類是可笑的,韓寒只有一個,“之流”,至少要各方面程度在同一平臺上者。而該君所說的,卻是“因為找出一個錯別字就想否定全篇”、從而“打倒自己的對手”的人。在下不知道怎樣用“一個錯別字”就可以否定全篇,只知道一個錯別字可以否定一件事。寫名字時把“朱得利”錯為“豬得利”,確定會被當成是在倒騰豬下水而賺錢那回事,腹部鼓脹的病人的性別將男錯為女,確定會被推動產(chǎn)房催產(chǎn),用一兩個字就達到否定全篇的目標,足見其文和其人不堪一擊到一個字、一篇文就能否定的地步。接下來是“韓絲”,韓絲該罵,本質上就因為他是韓寒的粉絲,自然成了吃不到口的酸葡萄——為什么是“韓絲”而不是“我絲”。
早就有人以“用道德的高帽子嚇人”之類的話作為克敵制勝的兵器,如今威力尤盛。但凡有人指出其臟話罵人是個人素質的展現(xiàn)時,就把這句話抬出來,往道德的靶心上一掛,然后是一陣排槍打來,打得千瘡百孔。道德是底線,早被踩在腳下,而不是頭上戴的花環(huán),人家當然看不起。道德滑坡豈能不是事實?在此之下,道德已經(jīng)自身難保,被“用道德的高帽子嚇人”這句話一嚇,更是魂不附體、退避三舍了。當然,“罵文”并非始于今日,而是古已有之,那是檄文。這種專業(yè)性的罵文自非雜文,罵,就是其重要任務,甚至成為絕唱。駱賓王的“討武曌文”就是一例,而專司罵人之職的檄文,通篇找不到“他媽的武則天是人渣”之類的詞,并不靠臟話在躍身文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