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接洽上青島觀眾王先生,他表現(xiàn),新《紅樓夢》“打破了我心目中對《紅樓夢》的等待”,“就從黛玉這個角色來說吧,肥瘦不管,形似不似也不管,神一點也不似。『芷婀謱(dǎo)演從演員的哪一點看出黛玉的神?是眉目之間?還是周身散發(fā)的氣質(zhì)?”對劇中大批呈現(xiàn)的旁白,王小姐說:“心理運動用旁白,介紹一個人去哪兒了干嗎也用旁白?旁白太多只會人為地放大錯誤吧,本來沒那么多錯誤,可是旁白和畫面的不搭反而把錯誤放大!蓖跣〗惴治稣f:“導(dǎo)演可能對這部戲不是很有底氣,所以才用了那么多附加的東西;蛟S她盼望尊重原著可以少些質(zhì)疑,沒想到用得不好反而讓質(zhì)疑聲更響亮!
寬容
江浙觀眾:
反正沒看過舊版
《紅樓夢》的故事產(chǎn)生在金陵,也許是地區(qū)相近的緣故,江浙一帶的觀眾對新《紅樓夢》比較寬容。
來自南京的姚小姐告訴本報記者:“挺想看新《紅樓夢》,必定會追。”1987版《紅樓夢》看過嗎?姚小姐笑說:“1987年,我才2歲。我的朋友們,85后、90后,也有很多沒看過舊版的。雖然我們都看過小說,但畢竟沒有影視劇來得直接。所以,還是追看新版吧!
張小姐也感到新《紅樓夢》“還不錯”,“剛開端感到挺雷,現(xiàn)在看習(xí)慣了,感到硬件豪華,制作精良,畫面唯美,只是演員太年輕,沒有演出神韻!
上海觀眾吳先生則責(zé)備網(wǎng)友對新《紅樓夢》太苛刻:“我和朋友們都感到還可以啊,現(xiàn)在每個新劇出來大家先一輪痛罵,有些過了!彼J(rèn)為,雖然1987版很經(jīng)典,但如果現(xiàn)在把那個版本重新拿出來看,也未必能看下去。至于網(wǎng)友質(zhì)疑“黛玉太胖”,吳先生說:“剛開端看是有點不適應(yīng),可多看幾集之后感到還不錯,文藝腔比較足!
記者觀感
李少紅,你看過原著嗎?
記得《大明宮詞》播出的時候,李少紅導(dǎo)演的那種華麗舞臺風(fēng)曾讓觀眾熱議過一陣,但總體來說該劇還是獲得了觀眾的確定。如今看到新《紅樓夢》,不少觀眾自然會想起《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因為新《紅樓夢》確實是一部“很李少紅”的作品——色調(diào)偏深、節(jié)奏偏慢、畫面偏柔和。但是,新《紅樓夢》并未獲得觀眾認(rèn)可。原因很簡略,太平公主的故事可以戲說,秀禾和容耀輝的生活本來就是虛構(gòu),但《紅樓夢》有大名鼎鼎的原著小說,況且還有1987版這座“高山”。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從這點來說,李少紅勇氣可嘉?墒牵瑑H有勇氣是不夠的,還得有誠意和對這部小說的熱愛。問題是,從電視劇中筆者既沒看出“誠意”,也沒感受到“熱愛”,難怪有觀眾說很想問問李少紅,“你看過原著嗎”——如果對《紅樓夢》有深入懂得,李少紅大概就不會把賈鏈“找個清俊的小廝出火”改成拔火罐,也不會讓文藝青年林黛玉逝世后還裸露半身。
在廣州被記者圍追堵截的時候,李少紅對記者一直抱著疏遠(yuǎn)、防備的態(tài)度,先是中途生硬中斷采訪閃人,而后在發(fā)布會上更是“借尿遁”,一去無蹤影。李少紅或許感到自己遭遇漫天質(zhì)疑很委屈,但觀眾在看到一部跟自己想象完整不符的作品,那種浪費時間、浪費等待的委屈,難道也不該訴說嗎?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