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建國 婁煒棟 本報通信員 趙國青 朱涵月
“畫是如此,人何以堪!3月14日,溫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的一番話,讓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圖》及其本人的關注度迅速“升溫”。
黃公望隱居地富陽最近的一次發(fā)明,可能會讓關心黃公望的人們再次高興起來。
“我們在市郊廟山塢發(fā)明了一處古墓,從地形、史料記錄等多方因素分析,這極可能就是黃公望的墓地!弊蛱,富陽黃公望研究會副會長蔣金樂高興地說。
那不起眼的土堆,就是黃公望的墓?
從富陽城區(qū)驅車20分鐘就到了當地的黃公望村。筆挺向前,迎面就是黃公望森林公園,村和公園中間用一堵墻隔開。進入森林公園,沿小道再開5分鐘,車子無法持續(xù)前行,就到了廟山塢了。
“這里就是黃公望的隱居地了!备覀円煌巴氖Y金樂指著最近一處山體懸崖說。山體郁郁蔥蔥,長滿了樹木,那里有塊石崖,很可能就是黃公望的安葬地了。
循山間曲折小路,持續(xù)走四十分鐘左右,就來到了石崖處。石崖上有一塊平臺,四處遠望豁然豁達,還能看到富春江。平臺的后方有一處不到一米高的土堆,已經長滿了樹。土堆四周是用石頭砌成的石垅圈。
“這不起眼的土堆就是黃公望的葬身之地!笔Y金樂說,放在今天,很難信任這么一個著名的畫家,墓地會如此儉樸,但蔣金樂認為事實就是這樣,“黃公望淡泊名利,這種墓地其實很符合他的性格。他選擇隱居,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村民:黃公望葬在這是我們的福氣
這是不是黃公望的墓地,雖然現在沒有定論,但是周邊的村民已經按捺不住高興之情。
黃公望村開農家樂的朱大姐是土生土長的富陽人,今年48歲。她說,很小的時候,就聽說在廟山塢的山頭上有兩座古墓。其中一座墓傳說是一個叫劉千斤的人,因為家里窮,為給母親下葬,他用扁擔一頭挑棺材,一頭挑石碑,將母親葬于山林。另外一座則無人知曉,也不知道在哪里。
“前幾天,我看到不少專家到這里來,說是發(fā)明古墓了,而且是黃公望的。大家都知道黃公望晚年隱居在這里,葬在這里也是很正常的。他如果真葬在這里是我們的福氣啊!敝齑蠼阏f,黃公望村很多人家都在搞農家樂,生意很好的,很多客人來這里都會提到黃公望,我們也算是沾了這位名人的光。
目前已斷定是元明古墓
記者昨天從杭州考古所相干人士處得知,他們已經受邀對疑似黃公望墓進行過考證。
“現在基礎能確定的是,一,這確實是座古墓;二,初步考證,這座古墓的時間應為元明時代。”他說,有關這處古墓的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地分析研究,目前還不便于流露。
富陽相干方面對古墓已經相當器重,甚至呈現了隱隱的擔心!拔覀兣掠斜I墓賊光顧。”相干人士稱,有些古墓就呈現了這樣的情況。“接下去,我們會做好一些保障工作,比如說安裝探頭,加強監(jiān)管!
黃公望生平
元代畫家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江蘇常熟人。原系浙西廉訪司一名書吏,因上司貪污案受連累,被誣入獄。出獄后改號“大癡”,從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詩畫自娛,并曾賣卜為生。
他學畫生活起步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繪山水,必親臨體察,畫上千丘萬壑,奇譎深妙。
其筆法初學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趙孟頫熏陶,善用濕筆披麻皴,為明清畫人大力推重,成為“元四家”(王蒙、倪瓚、吳鎮(zhèn))中最孚眾望的大畫家。最著名的畫作就是《富春山居圖》。畫作之余,還留有著述,如《寫山水訣》、《論畫山水》等,皆為后世典范之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