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難免會有失算虧錢的時候,但一些投資者之所以熊市虧牛市也虧,通常都有一張這樣的路線圖:
自己寬自己。炒股賺錢離不開低買高賣,虧錢則相反。事后想想,誰都會感到高買低賣十分荒謬,但在當時往往理由十足。比如,我認識的一個投資者重倉持有的中信銀行、梅泰諾、*ST百科等股票,無一不是在高位追漲買入的,而追漲的理由大多為盤子小、股性活、受大資金青睞等。相比之下,低位賣出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如盤子大、股性呆、無資金青睞等。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雖然不堪一擊,但成了一些投資者在追漲殺跌操作時用來自我安慰的重要兵器。
自己嚇自己。散戶虧錢的另一癥狀是高不拋、低不吸。同樣的股票,一些投資者敢于在高位追漲,但跌至低位時卻不敢買入;或敢于在低位殺出,但漲至高位時不敢賣出。究其原因,重要是自己嚇自己:擔心高位賣出后再漲,所以高不拋;擔心低位買入后再跌,所以低不吸,成果一遲疑,就失去了高拋低吸的機會。為數不少的投資者,對高位買入后深套的股票,不敢在低位補倉,一心等著日后解套。給人的感到是,這些投資者似乎都是為解套而炒股,卻疏忽了通過低位補倉,在原股票解套的同時,也能讓新補入的股票輕松獲利。
自己怨自己。散戶虧錢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懊悔、抱怨情感的表露:某某股票剛看過但沒買,成果很快漲停,失去獲利機會;某某股票底本打算賣出,但只一會兒工夫就大幅跳水。當某股票呈現大跌時,一些投資者就抱怨自己——要是開盤沖高時賣出就好了,收盤接回來就能獲得若干差價;當某股票呈現大漲時,同樣責備自己——要是開盤回調時買入就好了,收盤賣出就能多出若干資金?傊,習慣于懊悔抱怨的投資者買也不對,賣也不對,當大盤和個股跌時緊張,漲也緊張,與另外一些投資者漲也平常、跌也坦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自己頂自己。散戶虧錢的另一表現情勢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開端時,這些投資者雖然連自己的賬戶都管不好,追漲殺跌,跑輸大盤,但說起別人的操作卻指手畫腳,左右不是,儼然一副專家、高手的樣子。到最后一看,指數跌得不多,自己持有的小盤、活潑、熱門股卻呈現大幅下跌,市值縮水嚴重,而他人持有的大盤、呆板、冷門股跌幅非常有限甚至逆市大漲,又愛慕起別人來:我被跌逝世了,你倒好,不跌反漲。
散戶虧錢路線圖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版本,但歸結起來,大多系自我感到良好、把自己估計得過高所致。解決虧錢難題的要害是,盡可能把自己看低一些,多學他人優(yōu)點,補充自身不足:
看盤——沒關系張要坦然。買賣股票,的確需要看看大盤和個股的走勢。但看盤也有講究:一是不需要時時看盤,更不意味著看盤越勤,操作越好,收益越高;二是要有目標地看。有的投資者看著盤面,反而不知所措——漲也不賣,跌也不買,看不出看盤的目標;三是要用平常心看。無論大盤和個股是漲還是跌,都應做到理性看待,按打算行事,做到漲時有股可賣、跌時有錢可買。
操作——不要惶恐要冷靜。在認真研究、不斷進步看盤技巧的同時,還要積極研究和把握操作方法。對大盤和個股的研判,一般情況下有兩種成果:一是斷定失誤。比如,投資者斷定未來行情有可能呈現上漲,但成果呈現了下跌。反之,斷定未來行情可能要跌,成果大漲,這些都屬斷定失誤,但很正常;二是斷定正確。比如,當指數位于3000點上方時有投資者猜測股市有可能跌至2500點以下,并打算等大盤跌至這一點位時按打算加倉。事實上,大盤探底到了2481點,闡明投資者斷定正確。問題是,當指數真的到了預期點位時,不少投資者卻未能按打算進行操作。有的患得患失,貪上加貪,跌了還盼跌;有的該買未買,該賣未賣,不知所措。這闡明,即使投資者斷定正確,如未能嚴格履行,仍沒有實際意義。解決這一問題的要害是:既要適時作出正確斷定,又要保持冷靜平靜,嚴格按打算操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