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比起刷卡,用手交出1美元會使支付痛苦增加,同時減少消費快感。
不少人有類似超市購物經歷:把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丟進購物車,然后在收款臺刷卡付賬,等把大包小包商品抱回家時,卻為買回太多垃圾食品而懊惱。
美國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最簡單解決方法——揣上現金不帶卡。
美國康奈爾大學馬諾杰·托馬斯、紐約州立大學卡佩什·德賽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兩名研究人員共同發(fā)起研究,結果發(fā)現,現金支付有助消費者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刷卡卻易激發(fā)消費沖動,尤其會令人購買垃圾食品。
研究報告由新一期美國《消費研究雜志》季刊發(fā)表。
英國《每日郵報》19日援引研究報告報道,兩大因素造成這一有趣現象。
首先,生病和飲食沖動存在相關性,而不健康食品更易誘發(fā)沖動反應,托馬斯說,其次,現金支付從心理上比刷卡支付更痛苦。這種痛苦可抑制購買不健康食品的沖動反應。
先前研究證明,比起刷卡,用手交出1美元會使支付痛苦增加,同時減少消費快感。
研究人員分析了1000名獨居者去超市消費的習慣。在6個月里,研究人員隨機記錄這些顧客的消費行為,比如每次購買何種商品,使用何種支付方式等。
分析報告顯示,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時,購物車中垃圾食品所占比例變大。
除去支付方式,其他因素同樣影響消費沖動。托馬斯說,有趣的是,消費者使用大購物籃時,更愿購買垃圾食品。不同購物時間也會改變結果,如人們周末購物往往不易沖動。
托馬斯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為公共健康和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議。改變支付方式可減少不健康食品購買量,這一觀念相當重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