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以來,油脂市場持續(xù)上漲,不斷刷新著近兩年來的高點;10月底,上漲趨勢轉為高位整理。筆者基于基本面和當前市場炒作因素進行分析認為,此次調整不會改變油脂上漲的趨勢。
基本面轉向偏緊格局奠定中長期走勢
USDA在10月報告中將2010/2011年美豆產量和期末庫存雙雙下調,同時由于需求數據上調,導致美豆庫存消費比進入歷史低位,美豆供需轉向偏緊格局。根據USDA報告,截止到10月24日當周,美豆收割率達到91%。收割完畢意味著產量塵埃落定,之前給予市場的壓力將得到釋放。根據歷史數據統(tǒng)計,11月報告中的產量預估傾向于比10月報告低。這從11月美豆合約在1200美分以上的堅挺程度可見一斑。
美豆上市后,市場關注的焦點逐漸轉向出口需求。中國等新興國家是推動世界大豆貿易增長的主導;谥袊鴱妱诺倪M口需求,USDA在其報告中不斷上調中國進口數據,目前已調至5000萬噸。根據進口規(guī)律,中國從9份起將逐步進入大豆進口高峰。另外,歐盟也將會增加大豆(豆油)進口來彌補彌補油菜籽的減產。受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油菜籽及菜籽油供應出現下滑,以菜籽油為原料的歐盟生物柴油廠商需要通過進口更多大豆來保證加工廠開工。相應地,歐盟生物柴油將會消耗更多的油料(大豆出油率僅有油菜籽的45%)。后期美豆的出口需求將繼續(xù)成為支撐CBOT大豆期價上漲的一大動力。
南北市場轉換,炒作熱點豐富
由于南美大豆將進入播種期,種植面積意向和播種期間的天氣狀況是南美大豆市場的焦點。在此波農產品(23.20,0.00,0.00%)牛市中,谷物、軟商品的漲幅均大于油脂油料品種,這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谷物與油料爭地的局面。由于油料與谷物、軟商品比價處于較低位置,使得油料在比價上處于全面劣勢。USDA報告預測,南美大豆兩大主產國(巴西、阿根廷)的播種面積較上年持平或有下降。而目前,糖、棉花的持續(xù)大幅走高,南美大豆種植地也面臨著被棉花或糖料作物“搶占”。盡管近期南美市場播種進度有所加快,但收益驅使的面積爭奪還在繼續(xù)。
NOAA報告稱,10月份拉尼娜氣候還在繼續(xù)并將會持續(xù)到明年初期。根據統(tǒng)計,在拉尼娜氣候年間,南美大豆單產會出現明顯的下滑。從目前來看,拉尼娜氣候對棕櫚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過分的濕度影響棕櫚果的收割、運輸及棕櫚油質量,若后期拉尼娜氣候加劇,產量影響將會明顯。在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正常情況下會在每年的9月份或10月份達到峰值;9月份節(jié)假日因素,我們預計10月份將是棕櫚油產量的峰值月份,11月份將步入減產周期。拉尼娜氣候潛在威脅將是市場繼續(xù)炒作的熱點。
小品種油有望再次領漲油脂市場
在國內大豆、油菜籽等大品種油料產量未能增加的情況下,國產油脂供給能否增加要看小品種油了。去年第四季度,國內棉籽、花生出現減產,國內現貨市場在棉籽油、花生油提價的帶領下整體提價10%左右,期價隨后大幅上揚突破近一年的整理區(qū)間,豆油Y1005上漲幅度達到19%。而今年國內小品種油料(棉籽、花生等)產量也并未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目前,棉籽等正在上市,前期缺乏油菜籽加工的企業(yè)有可能爭搶加工棉籽。在棉花價格日益高漲的背后,棉籽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從而推動棉籽油的成本,這也會提升整個油脂市場價格。目前,現貨市場上,金龍魚等小包裝油已提價10%。預計后期國產小品種油脂有望跟風提價,或將再次拉開現貨市場的漲價潮,花生油有可能帶動現貨市場提價。
調整不改上漲趨勢
從整個農產品市場來看,此次調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擔憂11月3日召開的美聯儲會議結果不符合預期;二是農產品價格經過持續(xù)上漲,主力有調整頭寸的需求。對于油脂市場而言,由于美豆庫存消費比進入歷史低位,加上油料比價偏低導致的面積爭奪、拉尼娜氣候等豐富炒作題材,當前基本面要遠好于7—9月份行情啟動及上漲時的基本面。只要美聯儲會議延續(xù)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那么流動性還將會為大宗商品上漲注入活力。油脂市場上漲的格局將不會改變,此次調整也許僅僅是一次頭寸的重新分配,是上漲中的一次小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