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的汽車市場都有著一種怪現象,那就是在大多數車型降價的時候,有一些“特殊”的車型卻在走相反的路子:加價。就在人們見怪不怪的時候,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市場好轉,加價行為也隨之多了起來。同時還出現新的特點,即在進口品牌加價同時,合資品牌甚至國產品牌也大踏步加入這一行列。
“不加價就只能等”“買車先得買導航”……相信很多消費者買車時遇到過如此“潛規(guī)則”。廠商的調控、熱門車型的俏銷以及稅收政策的影響,使得車市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加價才能提車也就層出不窮。面對加價,不少消費者無奈地表示,“就像想吃蛋糕,必先挨上‘溫柔一刀’”。
2000到20萬加價沒有上限
記者對行業(yè)“加價明星車型”寶馬X1、蘭德酷路澤、奔馳GL級、起亞索蘭托、豐田普拉多、馬自達CX-7等進口品牌調查發(fā)現,現加價從1萬到20萬不等。而合資車型,如奧迪Q5、上海大眾途觀、本田CR-V、一汽大眾高爾夫GTI一汽大眾高爾夫GTI、CC等,都有著如出一轍的銷售思路,加價在2千到3萬之間,如此“霸王”的條款,精明的消費者可不想“欣然接受”。
記者在沈陽汽車市場上走訪發(fā)現,進入9月份以后,多款車型都不同程度地減少了優(yōu)惠幅度。部分經銷商稱,現在車子比較好賣,庫存壓力不大,所以價格回調了。而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據也驗證了庫存降低的事實:截至8月底,汽車行業(yè)庫存為50.41萬輛,比月初下降4.5萬輛,為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加價提車消費者“痛并快樂著”
“我排隊預訂一款大眾兩廂車已經3個月了,現在干脆讓我年底再來。 ”在沈陽某4S店,嚴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自己很中意這款車,但卻一直沒有現車。記者從一位銷售顧問處證實,想在3個月內提車,需要“另加一些費用,或者加裝一些車內裝飾,肯定是加得越多提車越快了!笔忻裼谙壬哺嬖V記者,“總覺得不該出這個冤枉錢,但是不出就要排隊,排到哪年哪月都不知道!比ツ昃鸵呀浻媱澓媒衲険Q車,但大眾一款新車要加價2萬,另一款心儀的車型加價更多。
不過這些加價提車的消費者表示,“還是挺高興,自己心儀的愛車就要到手了,貴點就貴點吧,誰讓咱喜歡呢。 ”他們表示能理解經銷商的這種安排,排隊等車的這么多,不加錢憑什么先讓你提車。
縱觀全國車市,像東風本田CR-V、一汽豐田RAV4、一汽新奧迪A4L等都有過加價現象。一邊是連續(xù)幾個月汽車銷量環(huán)比下降,部分廠商庫存壓力大增,一邊卻是部分車型“隱形提價”,買車如此遭遇,汽車銷售競爭可見一斑。
加價背后是心理博弈
市民韓小姐告訴記者,自己為了買款車,費盡了腦筋!百I車要等促銷再去,肯定有優(yōu)惠。金九銀十是商家大幅促銷的時機,一定有一些優(yōu)惠。另外,新車上市太熱門,產量又跟不上,不是加價就是等待,所以不妨選擇一些‘不太熱’或者老款車型!表n小姐談起選車經,儼然是一個老手。
其實加價提車就是消費者與汽車生產商和經銷商之間的心理博弈。盡管廠家一再聲稱嚴禁經銷商私自對緊俏車型加價,發(fā)現加價現象一定嚴格處理,可汽車加價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幾千甚至幾萬元的利益驅使經銷商甘愿冒險加價,而消費者指責的卻往往是產能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廠家。也許這正是消費者買漲不買落的心理在作祟。
一句話,眼下車市中新車型推出的速度不斷加快,一款車想“熱”也熱不了太久,老三樣不會在中國市場中再出現了,只要消費者有耐心多等幾天,自然就不必花太多的冤枉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