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港片片名都不約而同地都只用2個字
近日,《掃毒》、《控制》正在國內熱映,之后還有《風暴》、《惡戰(zhàn)》即將開畫,四部港片接連上映,名字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二字訣”,聯(lián)想今年上映的《毒戰(zhàn)》、《盲探》等,不禁有人產(chǎn)生了疑問:港片為何愈發(fā)鐘愛兩字的片名呢?
確實,上世紀的香港經(jīng)典動作片大都以四字片名居多,如《英雄本色》、《龍虎風云》等,而到了90年代末期則頻繁使用二字片名。記者為此采訪了多位業(yè)內人士,對香港電影片名的變化,解讀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電影尤其是警匪、動作題材的片名使用“二字訣”的確已經(jīng)成為流行,深得人心。
致敬港片好萊塢進口電影改用“二字訣”
本周五,本年度最后一部好萊塢進口片《雙雄》將登陸內地。這部由好萊塢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制片的黑幫動作片在宣傳時打出了“致敬港片”的稱號。該片電影宣傳小青表示,該片包含了很多香港黑幫動作片的元素,導演伊蘭·克里維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粉絲,起片名時想體現(xiàn)一種港片風格。影片片名直譯為《歡迎來到龐奇》,但最終選用了《雙雄》,精短且港味十足。
業(yè)內人士普遍認同,香港電影在起名上一直有獨樹一幟的風格,看片名基本就可以推斷影片的類型,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兩字片名,已經(jīng)成為香港動作電影的新標簽。這點在由劉德華、鄭秀文主演的《盲探》上體現(xiàn)尤為明顯,影片今年7月上映時,很多觀眾都以為這又是一部香港動作片,但沒想到該片雖有偵探緝兇的驚悚,但并無武打、爆炸等動作戲場面,反倒充滿愛情片的文藝氣息。
歷史追溯杜琪峰引領“二字訣”風潮
《掃毒》、《控制》兩部香港導演執(zhí)導的動作片正在國內熱映,到了明年1月,還有由袁錦麟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風暴》,以及由王晶監(jiān)制、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的《惡戰(zhàn)》即將上映。四部烙著鮮明香港印記的電影,名字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二字決”。今年早些時候,杜琪峰導演的《毒戰(zhàn)》和《盲探》,以及林超賢導演、張家輝主演的《激戰(zhàn)》也同樣選擇了兩字片名。不過,在21世紀到來之前,香港電影的片名并非這么“短”。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香港電影尤其是動作片的片名大多比較“含蓄”,多是含義一目了然的四個字,這些片名也被影迷們津津樂道。
以臥底片“鼻祖”、1987年上映的《龍虎風云》為例,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影迷提起“龍虎風云”這個成語,第一時間都會聯(lián)想到這部由周潤發(fā)主演的電影,并因此記住了“英雄豪杰際遇得時”的含義。
●上世紀九十年代
在大部分時間里仍然延續(xù)七八十年代的風格,并誕生了一批含有“新”字的經(jīng)典電影,如《新龍虎風云》、《新縱橫四!、《新英雄本色》等,兩個字的片名很少出現(xiàn)。
●0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游達志、杜琪峰等人執(zhí)導的警匪影片開始使用二字片名,成為香港動作片“二字訣”的源頭。
1998年初,游達志導演、梁朝偉主演的《暗花》令整個香港影壇眼前一亮;1999年9月,杜琪峰執(zhí)導的《暗戰(zhàn)》一炮而紅,并成為當年香港電影的票房冠軍;加上同年11月上映的杜琪峰另一部口碑之作《槍火》,以兩字命名的港片大放異彩。
2000年以后,陸續(xù)涌現(xiàn)出了《門徒》、《雙雄》、《槍王》、《跟蹤》、《文雀》、《放逐》等難以計數(shù)的“二字訣”影片,其中但凡涉及警匪、犯罪或動作題材的香港電影,多半都會起兩個字的名字。
●10年代
在2010年以后,香港電影更為頻繁地使用二字片名,能夠留下印象的也大都是“二字訣”電影。比如2010年張家輝主演的《線人》,2011年陳可辛執(zhí)導的《武俠》,2012年的《寒戰(zhàn)》、《逆戰(zhàn)》等。到了今年,“二字訣”現(xiàn)象尤為突出,內地和香港總共有十多部此類影片上映,其中不乏票房、口碑上佳的作品。
《雙雄》選擇向經(jīng)典香港電影名致敬
原因解讀倆字“夠脆” 觀眾好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