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地價、房價、車價、服務價格動輒上漲幾萬、幾千元,大家也在接受,怎么糧食價格每斤漲 8 分一毛,就"大幅度漲價",我不知這是一種什么心理。糧食長期低價位運行怎么能激發(fā)農民種糧積極性?怎么能持續(xù)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長期低糧價影響中國長期的工業(yè)化和持續(xù)性,延緩了二元結構的彌合
◆此次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并不見得就是件壞事,它承載著農產品要求回歸自身價值的強烈訴求,是自然的經濟規(guī)律調控的結果。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次契機,縮小工農業(yè)產品價格"剪刀差",進而鞏固農業(yè)基礎地位,加速推進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的步伐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大家見識了大蒜、綠豆、生姜價格上漲的威力。最近,又出現一個“不(蛋)淡定”——雞蛋價格一路上漲,市場價格已突破每斤 4.5元。
和全國其它地方一樣,今年以來,山東省的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價格持續(xù)上漲,漲幅之大、涉及面之廣多年未遇。農產品漲價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農產品價格高嗎?農產品漲價真有那么可怕嗎?
漲價的重要“推手”
據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山東農產品價格同比上漲了 17. 6% 。 其中,小麥價格上漲了12.3% ;棉花價格上漲 37.0% ,蔬菜價格上漲了45.4% 。
農業(yè)專家指出,促成這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推手”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氣候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山東大部分地區(qū)受到低溫雨雪天氣影響,蔬菜生長緩慢,產量較低,導致價格大幅上漲。同時,年初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干旱也增加了短期內物價上漲的壓力。
其次,進入下半年,國際糧價持續(xù)上漲,對我國糧食價格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專家認為,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人們對未來價格的心理預期上。從各地反饋情況看,由于今年小麥價格首次突破每斤一元,糧食價格越高,農民們對未來糧食價格的走勢就越看好,惜售現象就會越突出,從而造成糧食價格的進一步上漲。
同時,社會游資的炒作,是助推農產品價格飆升的第三個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隱藏在農產品價格上漲背后的制度性原因也同樣不可忽視。 山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wèi)國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隱形推手”就是我國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下長期存在的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糧食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上是對不合理工農業(yè)價格比價關系、城鄉(xiāng)價格比價關系的一個調整。”
農民細算收支賬
桓臺農民劉世用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和育種大王。8月29日,他給記者掰著手指頭算了一本種糧收支賬。
他以一畝小麥為例:
耕地:每畝30元。
播種:機械費用每畝15元,加上播種后期耬耙、整畦等工序每畝一個雇工的費用需30元,兩項共計45元。
肥料:為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從2005年以后,老劉不再用化肥,而是一畝地施用200 斤煮熟的豆子,按一斤豆子2 元計算,每畝400元,豆子也是他自己種的(此前他施用硫酸鉀復合肥,每畝一袋,每袋100斤約 115元)。
小麥種子:每畝用 10 斤,每斤 1.35元,計 13.5元。
澆水:一個麥季共澆跟種水、越冬水、拔節(jié)水、灌漿水四水,澆一次每畝約 18元,四次共72元;澆地雇兩個工,一個工一天澆5畝地,支出20元,平均每次每畝用工支出4元,澆四次水是16元。以上兩項計支出88元。
噴藥:一麥季噴三次藥,一次每畝連藥錢帶人工費約 22元,三次每畝66元。
收割:雇用機械收割每畝40元;從收獲到晾曬、歸倉也要雇工,按雇 30 個工干4天,一個工連工錢帶管飯每天30元,此項支出3600 元,每畝平均支出約 33 元。以上兩項共計支出73元。
一畝小麥的總支出是 715.5元。
結論:老劉一畝地平均產1150斤小麥良種,每斤 1.2 元,總收入1380 元,一畝小麥的投入是 715.5 元,一畝凈收入是 664.5元,如加上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還算不錯。
需要指出的是,老劉種植技術水平比一般農民高許多,生產的又是種子,投入產出比也比其他農民高。據調查,即使按今年小麥價格,一般農民一畝小麥凈收入皆在500元以下,三四百元也不少見。
糧食每斤漲8分叫“大幅度漲價”? 著名玉米專家李登海在前不久召開的省農業(yè)專家顧問團會議上痛切地說,“地價、房價、車價、服務價格動輒上漲幾萬、幾千元,大家也在接受,怎么糧食價格每斤漲 8分、一毛,就‘大幅度漲價’,我不知這是一種什么心理。糧食長期低價位運行怎么能激發(fā)農民種糧積極性?怎么能持續(xù)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有人說,糧價是萬價之基,關乎CPI ,影響低收入家庭生活,動不得。其實決定 CPI 的是食品價格,不是糧食價格,小麥漲一毛,面粉就漲五毛,包子就敢漲一元。 至于低收入家庭,完全可以通過提高低保水平保障他們生活質量不降低。不能把板子獨獨打在糧食身上,經濟社會發(fā)展代價全讓糧食來承擔是不公平的。 張衛(wèi)國指出,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在與工業(yè)產品、服務業(yè)產品價格的比較中,始終處于劣勢。農民從土地和農業(yè)生產中得不到足夠的收益和回報,生產積極性受到挫傷,直接影響到農業(yè)基礎設施的完善、科學技術的推廣和農業(yè)用地的保護。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就成為一種必然。 “現在是國家反思服務業(yè)產品價格和農產品價格,工業(yè)產品價格和農產品價格關系的時候了。工農業(yè)產品價格剪刀差如果考慮到大宗商品、房地產、股票市場價格的大幅上漲,它現在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長期低糧價影響中國長期的工業(yè)化和持續(xù)性,延緩了二元結構的彌合。” 張衛(wèi)國認為,此次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并不見得就是件壞事,它承載著農產品要求回歸自身價值的強烈訴求,是自然的經濟規(guī)律調控的結果。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次契機,縮小工農業(yè)產品價格“剪刀差”,進而鞏固農業(yè)基礎地位,加速推進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