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近日在對一座唐代佛塔修繕時,出土了22件國家一級文物和一宗舍利,這些文物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當?shù)胤鸾贪l(fā)展史,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
據(jù)了解,這座唐代佛塔為光善寺塔,始建于唐貞觀四年,亦稱文峰塔,是山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濟寧市文物局局長孫美榮說,文物保護部門在對塔體進行修繕時發(fā)現(xiàn)一個券頂式壁龕,內置包括佛塔、舍利棺在內的22件銀質文物、舍利一宗。經故宮博物院與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此次出土的22件(套)銀質文物屬唐代,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jù)介紹,出土文物包括六角形四級佛塔1座、舍利棺1座(分四部分)、大唐貞觀《大般涅槃經》冊1函等!洞蟀隳鶚劷洝贩獾咨嫌“大唐貞觀”陰刻年款。
孫美榮說,這批出土的文物等級高、數(shù)量大、保存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shù)胤鸾涛幕呐d盛,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山東地區(qū)佛教的發(fā)展史,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