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一名嫌疑人指認作案現(xiàn)場,盜竊的鋼筋等物品均在模板之間。通訊員 劉家良 記者 潘炳 攝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王曉迪) 潛入工地偷建筑材料,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但是以回收工地廢木板為由,將木板壘成大“木箱”,鋼筋等金屬建材夾在木板里放入事先壘好的“木箱”中,再將鋼筋偷運出工地銷贓。這樣的手段恐怕也只有下面這兩位賣豬肉的老板才能想得出……
犯罪嫌疑人賈某與韓某是在市場上賣豬肉時相識的,兩人都是外地來濟打工人員,因此一見如故,兩人便商量著一起合伙干一個“大買賣”。3月12日,賈某與韓某帶著幾個工人開著兩輛三輪摩托來到建筑工地,按照事先與工地負責(zé)人協(xié)商好的,準備將工地上的廢木板運走,幾人在工地守到晚上“收集”了滿滿兩大車的“木板”后欣喜的離開了工地。
3月13日上午,兩人又來到工地,不過這次又多帶來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幾個人在工地里待了一整天,到下午5點左右,幾人用塔吊將一疊疊木板組成一個5米長寬的正方形大木箱吊到事先準備的三輪摩托上,然后再由賈某與韓某開車離開工地。但是這一幕早被在工地周圍盯梢的歷下刑警一中隊的民警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他們幾個人形跡非常可疑,在工地里的時間太久不說,他們拉的木板也有問題,在外觀上看起來都是木板,但車子看起來很沉,如果單純只有木板,車子不會有這么大的壓力。”歷下刑警一中隊民警姜喬波說。隨后民警馬上攔住他們,并對車輛進行檢查。
老板經(jīng)常往工地送豬肉
踩點、摸底細、雇人作案
賈某和韓某兩人偷金屬建材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踩點,摸清工地上的工作時間后才準備著手的。兩人都是外地來濟打工的,在濟南解放東路市場上賣豬肉已十年之久,平時除了在市場上搞零售豬肉外,還經(jīng)常變身“送貨員”往濟南各大建筑工地上送豬肉。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踩點觀察,他們總結(jié)出了一個規(guī)律。兩人便商量著,趁工地管理比較松散的時間段來偷建筑材料,但是如果只有他們兩人去偷建材顯然人手不夠,于是便想出雇人作案的方法,每次找兩三個年輕力壯的人,并包管他們一天三頓飯。
據(jù)民警介紹,抓到的7名犯罪嫌疑人對自己盜竊建筑材料的行為供認不諱。民警在審查過程中了解到除了這7人外,還有一名幫助銷贓的嫌疑人李某,目前李某也被刑事拘留。
廢木板壘成大“木箱”
木箱里夾層藏鋼筋
兩人計劃縝密、分工明確,賈某將兩輛三輪摩托停在工地里,主要負責(zé)望風(fēng)的工作,而韓某則帶著雇來的幾名工人進入工地收集木板,擔(dān)任指揮工人干活的工作。
到中午11點左右,工地上的工人都漸漸稀少后,幾人開始到處尋找鋼筋等金屬建材,然后將收集來的廢木板搭建成一個長寬約5米的大木箱的形狀,中間留出兩米長寬的空間,再將木板橫橫豎豎的放在空間里設(shè)置出幾個夾層,將鋼筋等金屬建材用木板夾好放入夾層中,“木箱”被金屬建材塞滿后再用鋼繩將“木箱”捆綁好,用塔吊將其放到事先準備好的三輪摩托上。
在外表上看來,三輪車上馱著的就是一疊疊的木板,但誰也沒有料想到,木板里面竟然暗藏“機關(guān)”。
主業(yè)副業(yè)兩不誤
一天凈賺一兩千
兩人覺得賣豬肉賺錢太辛苦,便想出了將手頭豬肉賣完后計劃去工地偷建材。于是兩人就與其中一個工地負責(zé)人取得聯(lián)系,告訴對方他們想回收工地上的廢木板。
由于兩人經(jīng)常進出此工地,因此工地上的人大都對其眼熟,也就對其放松警惕,都認為他們只是來拉廢木板的。
3月12日兩人偷偷將鋼筋偷運出工地后,便將滿滿兩車的木板和金屬建材送到事先聯(lián)系好的收費站。收費站的老板李某告訴他們,建筑材料的收購價格是按質(zhì)量收購,兩車一共拉了三千多斤的金屬建材,一共賣了5400多元錢,而兩車的木板也總共賣了2000多元錢。倆人這一趟下來除去給工地收購木板的錢和雇工們一天的工資、飯錢,算下來每人至少可以凈賺一兩千。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