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杜輝升 通訊員 王南南 季德山 報道
本報臨沭訊 3月22日,在臨沭街道蒼隆居景觀文化墻建設現場,民間老藝人楊翠環(huán)正在對墻面圖案做最后的修補工作。這條文化墻上的圖案反映了從白堊紀到明清時期臨沭的幾段典型文化,是千年古縣歷史的一個縮影。在楊翠環(huán)的巧手下,先民耕作、取火,漢代達官貴族狩獵等一幅幅反映生產生活的圖案栩栩如生,躍然于白墻上。
為配合蒼馬山景區(qū)建設,結合仿古、沂蒙特色、臨沭地域風情等人文地理因素,臨沭縣在蒼馬山南麓建設了這個近千米的旅游景觀文化墻。這條文化墻通體墻脊為黛黑色,墻面為白色,墻體由迎春、探春、送春等藤蔓花卉纏繞,墻前是綠地,墻后以桃花、梨花、櫻花、紫荊花、廣玉蘭為主色點綴。從東向西依次設計建設了漢文化浮雕區(qū)、東夷文化浮雕區(qū)、龍山文化浮雕區(qū)、北辛文化浮雕區(qū)、白堊紀文化浮雕區(qū)和明清文化浮雕區(qū)等浮雕文化群,內涵豐富,構思精巧,展現了臨沭千年古縣風韻,成為蒼馬山風景區(qū)的又一靚麗的風景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