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1宗在冊歷史遺留爛尾地,將按照“一地一策”的辦法制定方案加以盤活,對無法經濟平衡的在冊“爛尾地”,擬由政府補貼建設安置房,優(yōu)先解決被拆遷戶的拆遷安置遺留問題。
本報訊 (記者賴偉行)《廣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等五個文件公開征求意見已經結束,相關部門收到了不少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該辦法提出,補償標準不得超過周邊一手樓價。市國土房管局昨天表示:“參照的均價是以政府作出征收決定之日為標準的。”
記者走訪正在啟動舊城改造的區(qū)域,房子面臨被拆的居民最關心的是補償標準如何確定,有居民就提出疑問:有的項目征收公告發(fā)出近一年也沒見動靜,但房價早已今非昔比,按當初的補償標準現在根本買不到同樣大小的房子;不管是拆遷方原因也好、開發(fā)商原因也好,這個拖延的過程給被拆遷戶造成的損失誰來彌補?“補償標準跑不贏房價”,這樣的標準是不是合理呢?
也正是由于這類原因,很多拆遷項目中初期未簽補償協議的市民后來都遲遲不愿簽約,也進一步拖延了項目的進展。
房價已飛漲拆遷還未動
“前年底就開始說要動了,到現在還一點沒動。”記者昨日來到廣州舊城改造較早實施“兩輪征詢”制度的源溪項目探訪,當地居民如是說。
該地塊位于東風路與南岸路交界處,雖然市國土房管局的征收公告去年就已發(fā)出,但走在鐵路旁的橫街窄巷中,看不到絲毫要拆的跡象。根據荔灣區(qū)城市更新改造辦此前公布的信息,早在去年5月底時,該地塊內同意改造的居民戶數已過九成,這意味著首輪征詢已經過關。第二輪征詢中,若規(guī)定時間內簽約戶數未超過2/3,項目就會擱置暫停。有街坊透露,目前項目進展緩慢原因就在于尚未簽約的居民與拆遷方在補償上“談不攏”。
源溪項目住宅拆遷補償價框架結構為13500元/平方米,磚木結構13000元/平方米。按時簽約的還可以拿到500元/平方米獎勵。
“我家有兩個親戚都簽了補償協議了,但也有些人還沒簽。”當地居民何伯告訴記者,一年前拆遷方案公布后,由于補償標準較高,很多鄰居都動了心,很快就簽了約。“一年前拿著這筆錢要買周邊的二手房還是比較輕松的。但一年來周邊房價又上升了不少,當時沒簽約的人后來覺得拿著一樣的補償不一定還能買到一樣的屋,所以不愿簽約。” 爛尾地拆遷戶盼解決回遷
在新拆遷辦法征求意見的同時,一些老拆遷戶的境遇也受到關注。朱阿婆已經86歲,16年前廣州農工商開發(fā)公司拆除了她位于荔灣區(qū)寶源正街10號之一的房屋,但直到現在這里仍是一塊爛地。
“幾年前開發(fā)商上報了一個盤活方案,但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變化。政府不應該再拖,該收回應該收回,該拍賣應該拍賣。”朱阿婆的女婿羅先生昨日對記者說,多年前拆遷住戶領到的臨遷費不多,自己岳母現在已是風燭殘年,體弱多病,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等到回遷的一天,希望政府在關注新拆遷問題的同時,也加大力度解決歷史遺留拆遷問題。
市國土房管局表示,對于21宗在冊歷史遺留爛尾地,將按照“一地一策”的辦法制定方案加以盤活,對無法經濟平衡的在冊“爛尾地”,擬由政府補貼建設安置房,優(yōu)先解決被拆遷戶的拆遷安置遺留問題。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廣州舊城改造前方案都要首先征詢民意,辦法中規(guī)定的補償方法在一些項目中已有所嘗試。
“征收方案如果達不到規(guī)定的民意比例要求,還要進行修改、論證。”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征集到的合理意見作出修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