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又到了一年的招生季。山東高考應考人數連續(xù)三年下降的現實,讓諸多民辦高校的招生負責人感覺壓力倍增。高考人數的減少,沖擊的不僅僅是民辦高校,但民辦高校無疑受到的影響相對更大,對于一些民辦高職高專、民辦非學歷學校的影響尤甚。在被稱為“學生荒”的社會大背景下,民辦高校將如何應對?
□ 本報記者 劉江波
“做夢都在想著招生”
“招生期間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度日如年,天天沒有好心情,就連做著夢都在想著招生!蹦趁褶k高校招生辦主任孫先生告訴記者,“招生的話,從2009年開始就一直‘吃不飽’,今年的情況更不樂觀!
記者了解到,山東高考應考人數已經連續(xù)3年下降,共減少近20萬人。伴隨著學生人數的減少以及部分公辦高校的提前自主招生,民辦高校的招生困境愈發(fā)窘迫。有的民辦高校盡管準備工作起步很早,卻難樂觀。
在6月7日高考首日,記者曾在諸多考點遇到了穿著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衫、派發(fā)招生廣告的民辦高校學生。幾位學生告訴記者,他們都是高一或者高二輟學后上的高職院校,當天的任務除去派發(fā)傳單外,還有就是每人要設法搜集到20名考生家長的信息。然而,經過兩天多的努力,信息登記表上仍空空如也,他們派發(fā)的傳單也大多被隨手丟棄。幾位同學不無自嘲的說:“可惜了這么好的印刷紙張!
“學生和家長對于民辦高校的認可度方面也需要提高,很多家長或者學生的第一句話會問:‘是公辦還是民辦?’一聽說是民辦的,扭頭就走,民辦高校沒有任何機會,包括在省里征集報考志愿,我們和公辦的一起,這樣就更沒有優(yōu)勢可言。”孫先生說,“今年肯定會出現空計劃,省內要是能夠完成80%的話,我們還是勉強能夠接受的!
孫先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去年的招生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當時打擊了一大批特別是他們這樣的?茖哟蔚母呗氃盒,民辦高校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生存的。
“學生荒”折射出的發(fā)展之困
“民辦院校本身就良莠不齊,有很不錯的院校和專業(y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院校的辦學理念并不是為了學生,而是為了賺錢。有的甚至只要學生有高考分數就可以招,不上課也沒有人管理。這也導致了大眾對于民辦高校的評價普遍不高!庇嘘P專家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了解到,面對激烈的招生競爭,民辦院校在之前的招生過程中存在相互中傷、惡意詆毀等現象。正是在這種氛圍下,夸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在民辦高校招生中時有發(fā)生,不僅嚴重影響了招生秩序,進而對于整個民辦高校的發(fā)展都十分不利。
“一起招生的話,相互詆毀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學校還好點,因為專業(yè)設置上有自身的特色,和他們不沖突;但是同類專業(yè)的,他們之間的互相詆毀會更加厲害。”孫先生說,“而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大眾對于民辦高校的評價只能是越來越低。實際上大家都明白,但是沒辦法!
孫先生告訴記者,他們非常希望有關教育主管部門或是一些維權協會之類的組織來約束一下這種局面,或者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來嚴格管理,非常希望能夠規(guī)范招生秩序。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實現雙贏,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此外,由于民辦學校沒有相應的財政支持,所有的開支都要依靠學費,在某種意義上,生源的質量就決定了學校發(fā)展的質量。一位民辦高校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公辦高校一學年收費是四五千元,而民辦學校一學年學費在8000到1.2萬元之間,競爭力本來就不強,加上現在學校的基建項目很多——硬件不行,拿什么去和其他民辦高校掰手腕?如果招不到學生,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再要堅持自己的辦校特色,壓力會更大。
民辦高校如何走出困境?
為了應對今年的招生難,有的民辦高校已經采取了提前宣傳、提前大密度布置招生點等措施,在省內招生基本飽和的情況下,把招生計劃更多的轉向了省外生源,即便如此,招生難度依然很大。
山東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山東英才學院院長夏季亭告訴記者,民辦學校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優(yōu)勝劣汰,現在的大多數學校還是不錯的,在規(guī)范辦學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從辦學條件方面也擁有了一定的實力,尤其是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發(fā)布,為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條件,并且對民辦學校教師的社會保險做出了規(guī)定,這將有利于進一步穩(wěn)定教師隊伍,吸引人才。但是就民辦高校本身而言,如何進一步提高辦學者的素質,如何加強內涵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這是非常關鍵的。
“民辦高校的優(yōu)勢在于相對靈活,可以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yè),專業(yè)都是社會需求量比較大的,比較貼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并且民辦高校普遍來說比較重視就業(yè)!毕募就ふf,“對于學生而言,大都擺正了心態(tài),比較踏實肯干,教學質量比較受到肯定,這也是能夠發(fā)展下去的原因。”
此外,有關專家建議,以后民辦高校如何通過開展社會服務,開源節(jié)流,以增加收入來源,并反哺到辦學上,來加強辦學條件,這是很值得思考的。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副所長周德祿告訴記者,隨著現代人生育意愿的降低,平均生育年齡往后推,終生想要孩子的數量在下降,在生育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長遠來看,學齡人口規(guī)模還會縮小。這首先要影響教育,再就是影響就業(yè),影響社會撫養(yǎng),需要相關部門和社會管理者未雨綢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