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冬罕見少雨,旱情嚴重
2010年9月21日—2011年2月24日,5個月時間里,我省降水異常偏少,平均降水量及平均無降水日數均突破歷史紀錄。其中,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8.6毫米,較常年偏少79.4%,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少值;平均無降水日數達147.7天,為1951年以來最多值。持續(xù)少雨雪天氣導致我省大部地區(qū)旱情嚴重。
2、春季少雨干燥,多地出現森林火災
3—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5.5毫米,不足常年同期降水量的1/3,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3位少值。由于降水持續(xù)偏少,風干物燥,青島、萊蕪、濟南、臨沂等地4月份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先后出現森林大火;瘘c多,火勢猛,影響大,災害重。
3、夏季臺風登陸早,且有兩個臺風影響我省
6月26日21時10分,第5號強熱帶風暴“米雷”在榮成登陸,為1951年以來登陸山東最早的臺風;8月8日7—9時,第9號臺風“梅花”在成山頭以東約90公里的海面北上。1年中有1個臺風登陸,1個臺風近距離影響,為我省近20年少見。受“米雷”、“梅花”影響,山東半島東部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qū)大暴雨,沿海和海面出現8—9級、陣風10—13級的大風,給我省沿海地區(qū)的海上交通、漁業(yè)和農業(yè)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4、年初持續(xù)低溫,沿海出現海冰災害
2010年12月中旬至2011年1月下旬,冷空氣活動頻繁,全省氣溫持續(xù)偏低,沿海出現大面積冰情、黃河冰凍,渤海、黃海北部、萊州灣及膠州灣海域冰情發(fā)展較快。其中,2011年1月下旬,萊州灣浮冰外緣線39海里,海冰覆蓋面積達6700平方公里。對水產養(yǎng)殖、海上設施和海上交通運輸等造成一定影響,但與2009年嚴重海冰災害相比,此次災害偏輕。
5、夏季強降水頻繁,洪澇災害時有發(fā)生
夏季共出現12次暴雨天氣過程。主要強降水事件有:7月3日新泰降水量為166.1毫米;7月1—3日青州降水量為173.9毫米;7月25—26日乳山降水量為371.6毫米(突破歷史極值);8月7—9日成武、陽谷降水量分別為143.5、160.8毫米。特別是7月25日18—20時,乳山3小時降水量為249.5毫米,造成乳山境內道路、橋涵、鐵路路基損毀,農作物受災,人員傷亡,災害損失較重。
6、9月罕見連陰雨,秋作物受災較重
9月9—19日,我省出現大范圍連陰雨天氣,全省平均降雨量達101.1毫米,有26個縣(市)連續(xù)降水日數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其中臨邑、平陰連續(xù)降水日數為10天,突破歷史極值。這是2000年以來我省連陰雨過程降雨量最大的一次,秋作物受災較重。
7、春夏強對流天氣頻繁,風雹災害多
4—7月,全省共出現8次風雹災害天氣。其中,6月8日、7月10日出現的風雹災害,造成人員傷亡。7月24—29日出現的風雹災害較重,青島、煙臺、泰安、臨沂、德州、聊城、菏澤7市因風雹災害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另外,10月15—16日,煙臺市遭受冰雹災害,晚熟蘋果受災較為嚴重。
8、11月降水偏多,氣溫偏高
1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72.2毫米,較常年偏多290.3%,為1951年以來次多值。月末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陵縣積雪深度最大,達17.3厘米,積雪造成養(yǎng)殖大棚、蔬菜大棚、茶場等受災。全省月平均氣溫為9.2℃,較常年偏高2.3℃,為1951以來第3位高值。
9、秋冬大霧天氣多,嚴重影響交通運輸
9—12月,共出現36天大霧天氣。全省范圍大霧天氣主要集中在10月底至12月上旬。其中,12月3—7日魯西北、魯南大部和魯中地區(qū)出現連續(xù)5天能見度小于500米的大霧天氣,部分地區(qū)能見度小于200米,局部地區(qū)小于50米,導致高速公路關閉、航班延期或取消。
10、夏季高溫天氣頻現
6月,魯南、魯西北和魯中地區(qū)出現了1—6天35℃以上的高溫天氣;7月,魯南、魯西北、魯中部分地區(qū)出現了35℃以上高溫天氣,魯西南部分地區(qū)高溫日數達到8—10天。其中,6月8日,棗莊市臺兒莊最高氣溫為39.6℃,突破6月同期歷史極值,臨沂最高氣溫38.5℃,接近歷史極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