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演欽報道:昨天,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布消息稱,近日,廣州機務段內工地發(fā)掘出西漢、東漢、晉、南朝、唐代(南漢)各時代古墓葬72座,清算出土軟陶、陶、釉陶、青瓷、滑石、石、瑪瑙等各類重要文物標本460余件(套)。其中一方唐代端硯是該所發(fā)掘出土的第二大端硯。
考古人員介紹,其中一座東晉墓清算出土青釉、滑石等,器形有青瓷果盒、虎子、碗、四耳罐、滑石豬等。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這件青釉虎子,釉質保存較好,器形飽滿、做工精美,用夸張的伎倆,寫意出虎的頭、尾部與腿部。據介紹,虎子起源于戰(zhàn)國,風行于漢及六朝,是古人應用的尿壺,因器形似虎而得名。
此外,一座西漢早期墓出土了陶、鐵、陶質的文物7件,有碗、罐、三足罐、三足盒、矛,其中銅矛的保存、質地較好,較為難得。一座西漢長方形土坑墓,出土一陶壺,帶蓋,蓋為橋形耳,壺身無耳,飾有鋪首與饕餮紋、腹部飽滿、腹上部飾有絞索紋,頗為精美。
據悉,此次發(fā)掘全部為墓葬,未見有水井、灰坑、房址等遺跡,“對研究古墓葬的形制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