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
齊魯網(wǎng)6月9日訊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相信不少市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去市場買菜,買回來的菜不夠斤兩。難道是商販的電子秤有問題?
家住濟南市市中區(qū)的王女士每天都要到附近的菜市場去買菜。這天,王女士買完菜回來突然想起用自己家的彈簧秤再稱一遍。這一秤不要緊,可把王女士給氣壞了。濟南市民王女士說,那天買完了菜又上了趟海鮮市場,買了點爬蝦。一共不到二斤的爬蝦,回來一稱,少了二兩多。45一斤啊,多收10塊錢。
才一斤多的海鮮就少了二兩。王女士決定去找賣海鮮的攤主理論理論。沒想到攤主二話不說,十分爽快的退還了差價。經(jīng)過這件事情后,王女士開始注意起菜的分量了。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缺斤短兩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濟南市民王女士說,“買的菜有時不夠。一般也就差個幾毛錢。咱也不會為了幾毛錢和人家計較。賣肉的,尤其是賣魚的海鮮什么的基本上都少給你。”
事情果真如同王女士說的那樣,買回來的菜大多會缺斤少兩嗎?記者決定跟隨王女士去體驗一番。在堤口路果品批發(fā)市場和八里橋蔬菜批發(fā)市場,記者在其中一個攤位前買了一些辣椒。稱完辣椒,記者又隨機購買了幾樣蔬菜和水果。然后在蔬菜市場門口找到了公平秤,看看購買的這幾樣?xùn)|西到底夠不夠分量。經(jīng)過稱量,號稱一斤三兩的辣椒只有一斤一兩。除了辣椒之外,記者購買的另外幾樣?xùn)|西分量上基本沒什么差別。
記者注意到,在這里不斷有消費者稱量他們買的東西,偶爾遇到幾毛錢的差價,也沒有人愿意去計較。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蔬菜和水果的買賣中,缺斤少兩的現(xiàn)象并不是很嚴重。那么,價格比較貴的肉類和水產(chǎn)品的情況又會怎么樣呢?第二天,記者來到了七里堡(pu)農(nóng)貿(mào)市場。在一個水產(chǎn)品攤位前挑了一條活魚,沒有開腸破肚直接放到了電子秤上,電子秤顯示的重量是2斤3兩。這條魚到底夠不夠分量呢?記者在市場的公平秤上一稱,魚的重量居然只有1斤9兩。
難道真的像王女士說的那樣,越貴的東西越會缺斤少兩嗎?第三天,記者又走訪了濟南市海鮮市場,買點螃蟹試試看。記者看到,攤主的電子秤上顯示螃蟹的重量已經(jīng)超過了一斤半,但是讓記者意外的是,攤主卻說只有一斤四兩。單價45塊錢一斤的螃蟹,攤主居然如此的大方,不禁讓記者產(chǎn)生了懷疑。隨后記者在公平秤上一稱,才一斤多的螃蟹居然就少了二兩。
接連幾天,記者走訪了濟南市區(qū)的多家市場,發(fā)現(xiàn)缺斤短兩的現(xiàn)象絕非偶然。對于那些價格比較貴的水產(chǎn)海鮮來說更是屢見不鮮。每當有消費者找回來,商販總會笑臉相迎,二話不說的退還差價,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究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缺斤短兩的現(xiàn)象呢?是商販看錯了還是秤有問題呢?王女士的一句話道出了其中的玄機,這稱啊是九兩稱。所謂9兩秤顧名思義,就是秤上的重量顯示為一斤,而實際重量卻只有九兩。那么,九兩秤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秤呢?記者在七里堡(pu)市場的三樓找到幾家賣秤的商戶。店主說,“一般這個秤就熟人來了我才敢賣呢,一般的都不賣給他。280塊錢。”女店主的話讓記者覺得有些蹊蹺。再三追問下,店主始終說出了實話,只不過她這里賣的并非記者要求的9兩秤。而是一種更加神奇的秤。
在記者的要求下,這位店主拿出了一臺全新的電子秤。只見他熟練的將電子秤的蓋子打開,時而擺弄一下里面的零件,時而按按電子秤上的按鍵。大約5分鐘后,一臺神奇的秤誕生了。店主說,“正常開機以后,按一下99去皮。99去皮就是密碼。不按99去皮就是標準稱。”為了顯示技術(shù)的真實性,店主從柜臺里拿出一個秤砣,開始給記者演示起來。首次稱重的結(jié)果顯示為標準的10斤。而當他按下秤上的一個按鍵之后,再次稱量秤砣的重量,結(jié)果居然憑空多出了半斤。店主介紹說,這種秤上有M1至M7的七個按鍵,只要按M1至M6這幾個鍵中的任何一個,秤的計量就變了,而按M7,秤就可以回到標準狀態(tài)了。最低的9兩半,最高甚至能達到半斤,可以說想讓它變幾兩秤就變幾兩秤。而更加神奇的是,即便遇到執(zhí)法部門的突擊檢查,這臺秤也有應(yīng)對的絕招。店主說,“有人查稱的時候,你別按這些東西了。你按一下儲存。直接按儲存。你要再使的話再按99去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