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貴州省長順金鄉(xiāng)縣“背簍干部”的先進事跡在媒體報道后,羊山景區(qū)(羊山鎮(zhèn))便掀起了學習“背簍精神”,爭做“背簍干部”的活動。自活動開展以來,黨委書記親自帶頭落實,黨員干部積極踐行,結合實際推行出“民生代辦”等便民行動。如今,“背簍精神”已經融入羊山黨員干部的工作生活中,“民生代辦”也已形成長效機制,得到羊山人民的一致贊揚。
提效能,建成便民服務大廳。為增強羊山黨政工作的服務性和便民性,羊山黨委政府認真研究后,統(tǒng)籌協(xié)調,在鎮(zhèn)政府西側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遵循“便民、規(guī)范、廉潔、高效”的服務宗旨和“依法辦事、廉潔勤政、公開透明、維護民利”的辦事原則,實行“一站式”集中辦公、公開辦事、規(guī)范操作、限時辦結的運行模式,將新農保、新農合、三資管理、村級印章、涉農補貼、農機補貼、民政、殘聯(lián)、工會、社會救助、一卡通發(fā)放等所有服務項目都納入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建立“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辦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服務機制,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成為羊山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提高辦事效率、方便群眾辦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平臺。
全覆蓋,構建民生代辦網(wǎng)絡。圍繞行政服務中心,結合每周村干部例會,在全鎮(zhèn)范圍內構建起民生代辦的服務網(wǎng)絡。以鎮(zhèn)行政服務大廳為中心,由辦事處進行分片管理,在各村設立民生代辦站點,形成了鎮(zhèn)、辦事處、村三級動態(tài)服務體系,構建了覆蓋全鎮(zhèn)的民生代辦網(wǎng)絡。各村站點有村委會具體負責,安排專人值班管理,對于需要大批量集中辦理,或者個人事項但時間要求較寬松的事件進行分類統(tǒng)計,在包村干部下村或者村干部例會時進行代辦。根據(jù)事項輕重緩急進行調整代辦的頻度、力度,基本實現(xiàn)民眾需求。
轉作風,形成一線工作方法。為切實做好民生代辦,全鎮(zhèn)范圍內推行落實一線工作方法,要求黨員干部面對群眾主動迎上去,面對工作積極靠上去,面對困難全力抓上去,在一線收集問題,在一線提出方法,在一線解決民憂。小街巷硬化過程中,葛山辦事處書記面對群眾眾多的利益糾紛,便主動扎在村中去協(xié)調化解矛盾,每天都在村中待到夜深時分,直至問題化解才算一天的工作結束,每次回去又都帶著數(shù)份村里關于準生等民生問題的文件去辦理。通過民生代辦,羊山黨員干部一方面了解群眾所需、所求,歸納分析來把握工作重點,調整工作方向,保證在工作中有所側重,解決好群眾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代辦事項拉近了政府人民的距離,密切了黨群關系,雙方增進了了解,增強了信任,為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了保證。羊山的“背簍精神”結合工作實際,落實為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和服務場所中,為民生提供了堅實保障。(趙師奇)
陳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