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濟寧訊(通訊員 程彤)近日,濟寧市公安局市中區(qū)分局破獲系列性冒充高校招生人員實施詐騙案件,潛逃兩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抓捕歸案,與此有關的案情浮出水面。
2007年9月份,吳先生的外甥高考成績下來,僅考了400多分,沒過普通高校錄取分數(shù)線。為圓孩子的大學夢,吳先生通過熟人介紹,認識了自稱是湖北招辦工作人員的李某,吳先生向李某說了自己外甥的情況后,李某回應說,大學招生都有“內部名額”,可以通過操作讓孩子上湖北某重點本科大學。吳先生起初有些懷疑,但看到有熟人從中擔保,又見李某書生氣質,對高校招生工作說的頭頭是道,也就降低了警惕性。
懷著低分上大學的僥幸心理,吳先生支付給李某7萬塊錢費用,托其跑關系。很快,不到一個月就有了回音,李某說可以直接帶孩子來學校,學籍手續(xù)他負責轉調。
同年10月份,吳先生帶著外甥,在未帶錄取通知書等任何手續(xù)的情況下,前往湖北某著名高校。在李某安排下,吳先生的外甥交了報名費,和其他通過高考正規(guī)途徑進來的學生一起進入該校法學系就讀,和其他同學一同上課、一同住宿。孩子安頓下來,讓吳先生放下心來。
但是,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先生發(fā)現(xiàn)外甥的學籍檔案還在濟寧,并沒有提走,便質問李某。李某說調學籍很復雜,還需要一筆錢?吹酵馍呀(jīng)順利在學校入學,吳先生沒有遲疑,又給李某打了7萬塊錢,可調學籍的事情始終沒有進展。
直到在大學就讀一年以后,學校進行學生清理,把其外甥以非正式學生的名義清理出去,吳先生才知道外甥始終以一個旁聽生的身份在學校上課,學校對這種學生根本就不認可。
隨后,李某找各種借口推脫,又想方設法把吳先生的外甥轉到湖北另一所高校就讀,半年后,孩子又以同樣的理由被學校清理出去。
這時,李某依然哄騙吳先生說,可以不上學,能幫忙弄到正規(guī)大學的畢業(yè)證。吳先生不置可否,索性去了趟湖北招生辦,經(jīng)查詢發(fā)現(xiàn),招生辦根本沒有李某這個人,這才幡然醒悟,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而李某也已不見了蹤影。
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李某先后以疏通關系、幫其外甥調學籍、轉學等理由,向吳先生索要錢款達30萬元。而其外甥這兩年的青春時光也耗費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旁聽”中,最終沒有任何學歷證明。
案發(fā)后,李某一直在逃,直到2013年7月份,濟寧市公安局市中區(qū)分局紅星東路派出所聯(lián)合刑偵二中隊根據(jù)摸排到的線索,組織警力輾轉武漢、萊蕪等多地,將李某抓獲歸案。
據(jù)李某事后交代,其為了獲取利益,伙同在大學里負責自考及成人高考的姜某等人,將學生安排在本科院系聽課,大學的開放性辦學宗旨,是可以允許學生交納一定費用進行旁聽的,但這種學生根本沒有本科學籍,也得不到結業(yè)證書,所謂提供的畢業(yè)證書,也是李某等人偽造的。
報案后,吳先生發(fā)現(xiàn),和自己同樣遭遇的學生家長還有六七個,他們都是與李某通過熟人介紹認識,李某暗地里安排學生以自考或成人高考的身份進入大學,和普通本科學生一起學習住宿,往往是上了一段時間后,才發(fā)現(xiàn)被騙。而騙子李某也不是第一次收到錢就收手,而是在之后的整個過程中,不斷以調學籍、轉成正式學生等各種理由來要錢,而受騙者永遠看不到希望。
又到了高校招生的季節(jié),民警提醒廣大考生及學生家長,高校招生有嚴格的政策規(guī)定、錄取程序和操作規(guī)則,勿存低分高錄的僥幸心理,勿信不實傳言,若有疑問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核實,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