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大電商網站山東無一入選 農產品亟待"觸電"
11月的網絡購物狂歡屬于內衣,屬于手機,甚至屬于汽車,與之相比,農產品略顯寂寥,但“俏沂蒙”網店的經理李明堅定地認為,線上的下一波機會肯定是留給那些做優(yōu)質農產品的網商。
30歲的他原來在上海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待遇優(yōu)厚。去年底,他辭職回到家鄉(xiāng)蒙陰,開了一家網店。11月1日,淘寶網特色中國專區(qū)臨沂館正式開館,沂蒙土蜂蜜、臨沂糝、蒼山大蒜等60多個特色農產品品牌“搶灘”入駐,李明的“俏沂蒙”是其中之一,專賣蒙陰蜂蜜。
“你不做,別人會做”
臨沂館是由山東沂蒙優(yōu)質農產品交易中心與淘寶網聯合組建成立,臨沂優(yōu)質農產品可以從線上走向全國。
事實上,在今年5月,臨沂市投資4000萬元,由當地供銷社主辦,設立的首個以農產品及相關產業(yè)為主的電子商務系統——山東沂蒙優(yōu)質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就已正式上線。
今年6月份該平臺“預謀”與淘寶網合作時,特色中國專區(qū)館員不過六七家,而正式入駐時,已經到了二十多家,包括我省的山東館、煙臺館,銷售的絕大多數是各地特色農產品。此前入駐的新疆館,僅靠新疆和田大棗年銷售額已經近億元,網上農產品市場發(fā)展之迅猛超乎想象。
統計顯示,2010年,淘寶網農產品銷售數字是37億元,2011年迅速增長到113億元,到2012年更是接近200億元。淘寶涉農商家早已超過百萬,農產品銷售額今年突破500億元成為可能。
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李明的判斷是,電商第一波機會給了做服務的淘寶,第二波給了做3C的京東、蘇寧。“前兩波都錯過了,決不能錯過第三波,這可能是末班車,你不做,別人會做。”
“發(fā)展慢,集聚度低”
山東是全國名副其實的第一農業(yè)大省,也是重要的農產品輸出省,素有3個1/3之說:1/3出口國外,1/3輸出省外,1/3省內消費。目前全省僅“三品一標”(有機、綠色、無公害和地理標志)有效使用標志企業(yè)單位達2300多家、產品5600多個。
山東農產品電子商務發(fā)展,雖然條件得天獨厚,但走了一段彎路。進入新世紀以來,農產品電子交易蓬勃發(fā)展,最興旺時各類農產品電子交易場所一度占據全國20%以上,由于缺少監(jiān)管,以至其野蠻生長,部分電子盤背離實體經濟,逐漸淪為炒作、投機、對賭工具,一時間大蒜盤、花生盤、蘋果盤等相繼出現各類違約、違規(guī)甚至詐騙現象。隨著國家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從2010年開始,我省也對各類交易場所進行嚴格清理,到今年1月份,獲準保留的大宗商品類交易場所第一批僅有10家,以農產品為主的只剩兩三家,活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在這一背景下,受到其他省市政策吸引,山東省部分電子商務平臺已經遷移到省外。如壽光蔬菜交易平臺遷移到天津渤海新區(qū),盡管其交易商品仍以山東農產品為主。省商務廳副廳長孫建波認為,當前農產品電子商務已成為新的增長點,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鮮活農產品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網上銷售已成為緩解農產品賣難、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的重要途徑。
“電子商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以及深度整合,但我省電子商務呈現總體發(fā)展緩慢、集聚發(fā)展度低的態(tài)勢,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和工業(yè)制造業(yè)基地,全國排名前10的B2B、B2C和團購網站中,山東卻無一入榜。”
“缺資金,缺人才,缺理念”
一開始,李明打算在縣里成立電商協會,卻找不到掛靠部門。對農產品銷售,當地政府很感興趣;但對電商,幾乎沒有概念,至于電商理念更無從談起。他只好把各部門聚集在一起,上了一堂電商知識“普及課”。前幾個月,山東省出臺了大力扶持電子商務的文件,借這個東風,協會得以順利注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