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采油隊生產場面
圖為采油工人薛梅和孫賓外出巡井
齊魯網2月25日訊(記者 方蕾)隨著羊年的到來,山東各地都洋溢著濃郁的年味氣息。然而在這闔家團圓的喜慶日子,仍有一些人因為工作等原因,不能回家過年。齊魯網記者新春走基層,奔赴東營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駐地——在距駐地西北15公里遠的荒野中,記者見到了采油工人薛梅和孫賓的家。
自1995年住到夫妻井站以來,薛梅和丈夫孫賓悉心管理著16平方公里地面上的5口油井、2口水井和2000多米的輸油管線。20年來,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薛梅和丈夫孫賓巡井35000多趟,行程達30多萬公里,走出了24個長征路,磨壞了200多雙鞋子。20年來,這個井站已累計生產原油10萬多噸,目前日產在10噸左右,相當于每天從這里開出一輛小轎車。
20年沒休過一個節(jié)假日
薛梅1972年出生在油田一個普通的石油工人家庭。1992年職業(yè)中專畢業(yè)后,分配到東辛采油廠當采油工。薛梅的丈夫孫賓是退伍軍人,1992年來油田打工后與薛梅相識、相戀并結為夫妻。
1995年,為解決人手不足、職工倒班不便等困難,東辛采油廠將三礦采油1隊營8更9井站調整為“夫妻井”站(一名職工帶一名家屬在井站安家護井)。
在采油1隊,符合條件的職工有幾個?墒欠蚱迧彽靥幤h,環(huán)境艱苦,責任和工作量都很大。駐站家屬每月只有150元的補助,僅相當于當時正式職工工資的一半,所以沒多少人愿意去。
薛梅和孫賓一商量,覺得吃苦不算啥,再加上小兩口能天天在一起,他們就響應了隊上的號召,自愿報名看護營8更9站。
然而,工作的勞累和生活上的困難還是比他們原來想象的多得多。
撥開一人多高的蘆葦和茅草,沿著多年巡線趟出的羊腸小道,在沙土地上深一腳淺一腳,還要在穿越河溝的兩根細管線上顫顫巍巍地走雙杠——這是我們跟隨薛梅巡井時的畫面,也是她和丈夫20年如一日周而復始的工作場景。
按照隊上規(guī)定,每隔4個小時就要進行一次巡井和巡線。這樣的路線,這樣的場景,薛梅和孫賓一天就要重復6次,一次就要1個半小時。
“隊上把這井站交給咱管,那是一份信任,咱就得干好”。他們這一干就是20年。
-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