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放飛活動中的猛禽——長耳鸮(記者 張偉 攝)
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負責人胡海磊喂養(yǎng)受傷的蒼鷹(記者 張偉 攝)
胡海磊帶達到放飛條件的猛禽去放飛場(記者 張偉 攝)
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放飛猛禽(記者 張偉 攝)
胡海磊和另外兩位志愿者一同放飛猛禽(記者 張偉 攝)
萊蕪10月27日訊(記者 張偉 實習記者 王琦)“走吧,從家里走吧。”胡海磊在放飛救助中心的猛禽時小聲地說。胡海磊是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的負責人,10月27日上午,他和其他志愿者同事把經(jīng)過救助中心治療,達到放飛條件的14只猛禽放歸藍天。
在此次放飛活動中,共放飛5個種類14只猛禽,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包括3只紅隼,3只蒼鷹,3只雀鷹,1只長耳鸮和1只燕隼,另外的3只貓頭鷹將會根據(jù)它們的生活習慣,安排在晚上放飛。另外,因為猛禽的攻擊性很強,胡海磊告訴記者,此次的放飛活動需要分批次,間隔地放飛,以免猛禽因為互相攻擊受到二次傷害。
胡海磊介紹說,這些受傷的猛禽主要是通過森林公安罰沒、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后無條件救治、志愿者在野外發(fā)現(xiàn)以及從商販手中購買這些途徑進入救助中心的。
對猛禽難以割舍的情懷
胡海磊說,十幾歲時他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只受傷的紅隼,經(jīng)過他的救助之后能夠放飛野外,從那時起就開始與猛禽結緣。
猛禽在面對陌生人時,害怕地在籠舍中不斷地翻騰。胡海磊進入籠舍,將小鷹抱在手中,輕輕地安撫它。小鷹乖乖地安靜了下來,眼神也變得柔和可愛,默默地注視著大家,表現(xiàn)出萌萌的一面,很難讓人們把眼前這個小家伙和兇猛的猛禽聯(lián)系起來。“它明白是誰救了它,也知道我不會傷害它”,胡海磊說。
放飛場上,胡海磊在放飛前一直充滿憐愛的看著手中的小家伙,像是父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斷地撫摸它漂亮的羽毛,似乎有話要說但始終沒有開口。在將猛禽托起放飛的一瞬間,胡海磊輕輕地說了一句“走吧,從家里走吧”,不禁讓人紅了眼眶。放飛之后的猛禽在天空盤旋了幾圈之后,向不同的地方飛去。
這些放飛的猛禽在進入救助中心之后會進行登記,傷勢輕微的猛禽很快就可以痊愈并放歸野外,傷重的猛禽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治療才能完全康復。在放飛前它們還要接受一系列檢查、評估和恢復性訓練,確保它們在放飛后能夠在野外成功生存。對于成功救助放飛的猛禽,中心會配以環(huán)志標記(環(huán)志為翱翔猛禽救助-編號-CHINA-電話),為相關部門的生態(tài)研究提供詳實可靠的數(shù)據(jù)資料。對于愈后喪失野外生存條件的猛禽,救助中心將給予終生喂養(yǎng)。
放飛結束后,胡海磊描述自己現(xiàn)在的心情是既輕松有擔心,輕松的是又有一批猛禽能夠回歸自然,擔心的是自己放飛出去的猛禽能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組建這個“家”
從2002年開始,胡海磊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就開始救助各類傷病猛禽。至今十多年依然在堅持,默默無聞的救助成功各類傷病猛禽達三百八十余只。
面對日益惡化的氣候和野外生存環(huán)境,為了使當?shù)氐拿颓菥戎ぷ鞯靡愿玫倪M行和發(fā)展,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到猛禽保護工作中來,今年5月8日,若干名熱愛野生動物保護的志愿者出資,共同發(fā)起建立了這家非盈利性的野生猛禽救助機構——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中心配有籠舍區(qū)、管理區(qū)、醫(yī)療區(qū)、宣教區(qū)四個功能區(qū),其中,籠舍區(qū)包括室內籠舍8間和室外籠舍14間,可以同時容納30余只不同種類的猛禽。同時,中心現(xiàn)有專職救助員3名,兼職救助員6名,志愿者15名,共同致力于野生猛禽的救助與保護宣傳。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已陸續(xù)成功救助放飛各類傷病猛禽30余只,同時也考驗了中心對野生猛禽救助的條件和能力。
救助中心以先進的動物福利理念為指導,結合多年的猛禽救助技術與經(jīng)驗,通過科學專業(yè)的救助方法,以提高動物福利為救助宗旨,為萊蕪及周邊地區(qū)受傷、生病、迷途以及在執(zhí)法過程中罰沒的猛禽提供治療、護理與恢復訓練,經(jīng)過綜合評估后,在適宜的野外棲息地及時放飛已康復的猛禽。萊蕪翱翔猛禽救助中心除了具有較好的硬件設施外,在深層技術力量上有多所高校的鳥類學教授給予支持。
做公益救助猛禽已投資20多萬
在對救助中心的運營上,胡海磊和幾個合伙人共同出資,救助中心的花費都是他們自費解決。據(jù)了解,一只大鷹每天大概吃半斤牛肉,小鷹每天吃一兩左右,每天花費200元左右。目前他自己在這里的投入已經(jīng)超過20萬。
胡海磊的同學告訴記者,作為二十多年的朋友,看著他這么多年一直一心撲在這里又沒有回報,很替他著急。但是最后,胡海磊的堅持和對猛禽的愛心也感染了他們。現(xiàn)在他的同學們也開始到處為救助中心進行宣傳,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投入到救助猛禽的隊伍中。
救助中心的猛禽有的是受了外傷,有的是羽毛缺失,還有的是農(nóng)藥中毒。胡海磊說,他正打算邀請中小學生到救助中心參觀,由此告訴大家:單純的救助放飛傷病猛禽并不是中心的最終工作目的,中心希望通過傷病猛禽的救助放飛,結合宣傳教育,使更多的民眾能夠增強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更多的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的實際行動中來,為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盡到力所能及的微薄之力,從而營造和諧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