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訊(山東臺 李化成 李鋒 臨沂臺 郭鵬飛 李敏)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報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面對貸款難、貸款利息高這一制約農民脫貧致富的問題,山東創(chuàng)新扶貧模式,政府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投入,通過產業(yè)發(fā)展,帶動農民增收。
脫貧沒門路,或者有門路沒資金,這是許多貧困戶面臨的難題?稍谝誓峡h農民徐志元那里,這兩個難題一年內都得到了解決,再過幾天,他的第一茬大棚蔬菜就能上市。徐志元說,“我估計兩年能拿回成本來,第三年的就是自己賺的了。”
老徐的大棚是縣里的扶貧項目,14萬元的造價只需交納7萬元,其中5萬還是農信社的扶貧小額信貸,并且不用抵押、擔保,政府全額貼息。這在以前,不光農民不敢想,就連金融部門都覺得是一道難以跨越的檻。
臨沂市沂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主任陳效中則表示,我們最擔心的就是貸款出現(xiàn)風險和損失怎么辦?
如何解決金融部門的后顧之憂,讓貧困戶拿到錢?沂南縣拿出3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金,同時引入擔保公司,由擔保公司兜底、政府和農信社風險共擔。針對貧困戶無抵押的難題,又專門打造了一套評級授信系統(tǒng),將誠信放在首位,讓貧困戶無需抵押、擔保就能憑信譽貸款。
徐志元說,以前最起碼得找3個熟悉的擔保人吧?你現(xiàn)在誰都不用了,去你拿著自己的戶口本,兩個人的結婚證,身份證,你就辦理了。
在山東全省,像這種模式的金融扶貧小額信貸,目前已經拓展到了34個省派第一書記縣,每個縣安排200萬元的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100萬元的縣財政資金做為風險補償,明年將在全省全面鋪開。
除對貧困戶進行金融扶持外,山東省還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新型經營主體納入了扶持對象。沂南縣的山東泉潤食品有限公司新上項目,就是利用了260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前提是企業(yè)必須帶動一定數量的貧困戶脫貧。
沂南縣張莊鎮(zhèn)北唐山子村村民姚宗英告訴記者,“村里辦的廠子就在家門口,俺在家里把一切家務活都干完了再來上班,俺一個月還拿兩千來塊錢的工資。”
臨沂市沂南縣副縣長劉金光說,“我們通過選準了一個點,帶動了一個面,選準了一個好的農業(yè)企業(yè)、好的產業(yè);讓這些廣大貧困戶進入到這個產業(yè)鏈中。”
今年,山東省安排34個縣的風險補償金和貸款貼息資金1億多元,按照合作銀行放大10倍以上的授信標準,撬動金融資金預計超過10億元,可帶動5萬多農戶脫貧致富。
山東省扶貧辦副主任邵國君說,“我們把能夠利用的金融資金,和我們現(xiàn)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結合,進一步地放大整個金融資金的倍數效應;進一步用很少的財政資金撬動著金融投入到我們整個扶貧開發(fā)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