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重慶女子黃沁(化名)因經濟艱苦,在重慶某醫(yī)院簽下按揭協(xié)議,先做手術,欠款3000元,每月只需還50元?床 胺制诟犊睢边@一話題,因這一事件再次引發(fā)熱議。(7月15日長江商報)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因為每次說到醫(yī)藥費就不得不面對這樣兩個極端:一個是居高不下的醫(yī)藥費;一個是被看病貴擋在門外、捉襟見肘的低收入人群,就像消息中所說的這位黃沁女士。3000元,實在不是一筆很大的數目,有的人一餐飯用掉的錢也比這個多,但有時它也能難住很多人。
在醫(yī)改良展緩慢、人們越來越感到看病是個沉重累贅的當下,不得不承認,它供給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思路。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人看不起病并不是因為他們賺不到錢,而是一次性拿不出看病所需的錢,如果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是能夠把這筆錢還掉的。
既然從制度層面上解決看病貴問題,尚需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換種思路,學學重慶的這家醫(yī)院,降降進醫(yī)院的門檻,把一次需要付足的看病錢分成好幾段慢慢還。生病是一時之需,而且往往數額宏大,為什么就不能讓患者在一個相對長一點的時間里把費用還清呢?
有人質疑,用分期的措施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實在是社會的悲哀,這不但讓患者付出了現實的成本,還賭上了未來的生活。當然,分期并沒有減少醫(yī)藥費,事實上,因為利息的支出還額外地增加了費用,但它至少減輕了支付壓力,如果花50元的首付就能進醫(yī)院,信任很多人不會再在醫(yī)院門外徘徊,畢竟看病是大事,錢是身外之物。用透支未來的方法付醫(yī)藥費,雖然是無奈之舉,至少重慶的黃女士看得起病了。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醫(yī)藥費按揭與住房按揭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都是用未來的收益預期支付現實所需。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社會的進步,這也是高生活成本下的現實。
惋惜的是,這個極具推廣價值的好措施,卻鮮有醫(yī)院跟進。不是沒有利益,而是沒人敢承擔風險。武漢的一家民營醫(yī)院——華錦醫(yī)院早在2007年8月就作過嘗試,但是因為“逃款”現象太多,這項民生善舉最終不了了之。
醫(yī)院畢竟不同于其他花費場合,是一個治病救人的機構。醫(yī)療本身就存在很多潛在的風險,如果讓醫(yī)院履行“分期付款”, 在沒有合法有效的第三方擔保下,醫(yī)院不敢做是可以懂得的。
這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就像住房市場一樣引入銀行,房子同樣也很貴,但按揭不也解決了一大部分人的住房問題嗎。銀行握有國民的信用記錄,它最合適承擔起為患者供給信用證明,并放貸的角色。當然,這種方法不能有很高的門檻,可以參考大學生助學貸款的方法。雖然這種措施可能不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但哪怕只解決了一部分,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福音!醣緢笤u論員 高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