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對我說他淪為廉價勞動力的時候,我一點也不驚奇。因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本來就不值錢,一個廉價的東西換來另一個廉價的東西,這也符合等價交換的原則。既然公平交易了,那就別抱怨了。可他們還是生命不息抱怨不止,卻又為何?
原來,他們被學校統(tǒng)一安排來到同一汽車公司實習,老師說每個月有700-1100元的工資,好事啊好事?蓞f(xié)議上說每月為每生提供400元的實習補助,這讓他們吃了一口大驚,沒事還能學知識的,他們順從了老師那句“服從安排”。等去了公司更讓人震驚,不但瘋狂加班且加班費只是正式工人的三分之一,而工作大部分是不需要專業(yè)知識的強度很大的簡單重復性動作。比如一晚上裝200個輪胎,半個月瘦17斤,在這個400元都不夠伙食費的年代,確實是個減肥的好方式。學生漸漸意識到他們淪為了“包身工”,于是開始了交涉。
面對反抗,學校又拿出了他那一貫使用的殺手锏。不參加統(tǒng)一實習沒有該部分的學分,言外也就意味著沒有畢業(yè)證。上大學混的就一畢業(yè)證,沒畢業(yè)證我還上它干嗎?磥韺W校是抓住了學生的軟肋,且這一招真是百試不爽、正中要害。
其實,公司對工人的壓榨還是可以硬著頭皮理解的,畢竟公司要的是企業(yè)效益第一,榨取剩余價值也在情理。他們是使實習生權(quán)益受侵害的直接接觸點,更是學生恨到骨髓里,可又是什么使他們肆無忌憚地吸取實習生的血?
學校是“主謀”。學校也是效益第一,可不是學術方面的效益,而是經(jīng)濟利益。公司給學校一百萬,學校就把三百名學生給賣了。別說這年頭大學生不值錢,還沒頭豬貴,真是夠賤的了。同學們都謾罵公司真黑,其實更黑的是他們想回的地方。本應成為堅強后盾的學校,面對學生的遭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實就是一打著學術幌子教書育人的偽君子。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能講出道理,說是便于統(tǒng)一管理。我就暈了,學生在校的時候,怎么沒有管理過一回啊,難道怕出去了像小朋友一樣不會過馬路,要老師牽著?可在實習的時候卻沒人過問一下,這所謂的管理也太飄渺了吧,海市蜃樓還能給人點想象呢,可是管理咱不理解,可能是還不夠修行。
法律是“幫兇”。小學的時候,社會老師就說,當別人欺負你時要拿起法律武器,當時就想這武器應該比美國的航母還厲害。但是一直都沒拿過這個武器,雖然受過大氣。后來才明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法律說話,不夠高大還是拿不動。在它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句安慰詞。但是法律上幾乎沒有關于實習生權(quán)益受侵的一些內(nèi)容,也就無從保護了。
公司是“殺手”。聽說公司領班的工人打了實習生,這讓人很震驚。原來中國500強的公司,有這么嚴厲的制度。不僅什么錯誤都拿工資說事,連暴力措施也是管理的一項。企業(yè)管理理論中有很多管理措施,不管是管理學之父泰勒,還是組織理論之父韋伯,都沒提及過“打工人”這項管理理論。這不知是公司哪個父的原創(chuàng)。
其實公司、法律都是扮演的幫兇角色。雖然公司是直接殺手,可還算不上黑幫老大。法律的滯后性以及癡呆性,估計大家也都習慣了。對于一個學術及文化氛圍濃厚的大學,卻也是一個金錢小社會,其實這個也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了。大學也有話說,是你愿意自己掏錢來的,我又沒強迫你,你不夠資格,我們學校還不錄取呢。因為什么,因為我們還對學校存有信任,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大學是個出路,這也是我們自己愿挨的。
大學生一次次的失望,也怪大學生無能了?伤麄兊氖、墮落,僅是自己的原因嗎?
大學“綁架”了大學生,期待有人來拯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