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題為《悲哀:房子讓80后成為垮掉的一代》的熱帖中稱,“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問一個北大學子的抱負,他必定會答復你‘我將為祖國強盛而奮斗畢生’;如果你問10年前的北大學生,他會答復‘我將成立中國的微軟公司,必定會超降生界首富比爾蓋茨’;今天的北大學子,其抱負卻轉變成為盡早擁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這樣父母來京自己就不會太囧!
到底怎樣衡量房子與幻想之間的關系?7月7日晚24:00點湖南衛(wèi)視播出的《零點鋒云》欄目將邀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金融系教授陳志武和時事評論員熊培云跟您細談房子與幻想的那點事。
“父母不要給兒女買房”
中國的父母都在竭力幫助兒子完成他們的“使命”。出生湖南農村的陳志武教授卻反其道而行之。
“自己的子女,剛剛大學畢業(yè),就幫他們買房子,用這個方法幫助子女不必定是最好的,因為你幫他們在一個處所,買一個房子,限制了他們以后的遷徙或者是自己到更愛好的處所去生活,找工作的選擇空間也被壓縮了。千萬不要這樣,這樣實際是害了他們。”
陳志武認為,父母給子女置業(yè)限制了子女們的自由,讓本就在溫室里長大的新一代又喪失了一次自力更生的機會,從而無法更獨立、更成熟的融入到社會之中,就等于送他們一副拐杖,無法真正的學會走路。
“不要認為買了房子就有安全感”
不買房就得租房,陳志武和熊培云對租房態(tài)度出奇的一致。
熊培云說:“我在巴黎留學也是自己租房子住,回國以后自己也買房了,但是回想起來我感到更適應租房時候的生活,恰恰是我租房子時能特別專心腸做自己的事情!
陳志武分析:“年輕人買房子是很不理性的做法,不管從經濟上,還是從其他方面考慮,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也不是一個很好做法,再教導、就業(yè)和生活選擇的空間上,受到更多的局限性,從我們學經濟,搞金融,搞投資的這個角度來講,買房子跟租房子相比,資本性的投入太大。租房能控制主動,選擇的空間大,動態(tài)的安全感更高。不要有房子才有安全感!
而在之后的采訪中,兩人也分辨流露,沒有在京廣滬這樣的大城市買房,陳志武教授已在美國置業(yè),盡管不在北京常住也一直租著房,而熊培云老師則把家安在了僅與北京一線之隔的天津。
“月供男”才是有成績的體現(xiàn)
網上曾經有這樣一篇帖子,《姐妹們,把沒房男人當垃圾扔掉!》,引起廣泛關注。沒有房子,或者要付月供的男人在這樣的言論里似乎基本抬不開端。兩代公共知識份子為“月供男”正名:能付得起月供的男人才是有成績的體現(xiàn)!
陳志武表現(xiàn):“怎么會說每個月必需要付月供的男人更有出息,而通過自己父母出錢讓他不需要付月供的男人反而沒有出息呢?我確定會這么認為。但是可能并不是所有年輕女孩,甚至年輕的男孩會認同我的見解。尤其年輕女孩,千萬不要把這些有才能,為自己能夠支付月工而驕傲的,不要把他們看成是沒有出息的男人,要我看反而更有出息。能夠付的起月供的也是一種成績的具體的表現(xiàn)嘛!
陳志武還從另一個角度力證月供可以讓人快速成熟:“只要房價不至于太高,成家的時候,即使是通過按揭貸款買到房子,不必定非得說是做房奴,有必定月供的壓力,對于年輕人的這個自立成長是一件好事。有一些學者和經濟學家做過一些研究,按揭貸款買房可以使更多年輕的夫婦,第一要有理財的習慣,第二,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奮發(fā)向上的動力!
熊培云則認為我們應當從基本上摒棄這種觀念,這樣的觀念才是真正的垃圾!男女雙方一起奮斗的過程才是最甜蜜的。
沒房子就談不上幻想?有房子就有安全感?為房子而苦惱的人,請關注7月7日晚24:00點湖南衛(wèi)視播出《零點鋒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