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譴責也不失為一種教導手段。如《婁阿鼠與好心情》(作者:江鳳鳴)。作者標題高妙,將戲劇中的人物與抄襲者接洽在一起,暗指抄襲者不是抄襲,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偷盜行動,其寓意深入,耐人尋味。
有得必有失,當網(wǎng)站評論員也是這樣。就“失”而言,重要是投入的精力過大,從好心情幾位活潑評論員的職業(yè)細分不難看到這一點,商人、教師、退休干部,他們首先在時間上得到了保障,其次是后顧之憂較少,這是他們從事評論工作得天獨厚的條件。
當然,好心情網(wǎng)站對于評論員的“待遇”也是相當豐富的,評論欄目作品一條2分,評論日記一條1分,上不封頂,多多益善,作為評論員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說編輯是在為作者默默無聞的縫制“嫁衣”的話,那么評論員更像是“婚禮”主持人,口(筆)若懸河,廣結人緣,實惠不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