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第十四屆青歌賽的個人單項決賽正式拉開序幕,美聲組的首場決賽率先亮相,而這場比賽最大的看點無疑是重回素質考核評委席的余秋雨。盡管許多觀眾仍然感到他的點評“有點啰嗦”,但由于選手們表現(xiàn)不佳,觀眾們感到青歌賽還是“不能沒有余秋雨”。
因為之前曾說過放棄“青歌賽”,此次余秋雨的回歸也備受關注。節(jié)目一開端,監(jiān)審組就特別在觀眾來信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余秋雨說明說,此前提出放棄是因為前幾屆比賽長達50多天,期間都不能離開北京,無法兼顧其他工作。后來青歌賽組委會多次邀請,他參與的比賽也只有10多天,盛情難卻之下再度出山!扒喔栀惐旧硪彩羌旎畹氖虑,雖然是個唱歌比賽,但我們也能偶爾跳出歌手和歌曲,讓大家在快節(jié)奏的商業(yè)社會背景下,抽出幾分鐘時間聽聽李白、杜甫,聽聽歌德和貝多芬,是非常有必要的!
選手很雷人 余秋雨很耐心
此次青歌賽的素質考核也有所轉變,在選手抽出要害詞之后,余秋雨根據(jù)要害詞即興提問。昨晚余秋雨所出的標題基礎上都是在小學、初中時代接觸的文史常識,但選手們的表現(xiàn)仍然讓人掃興,“雷人”答案不斷呈現(xiàn)。在即興問答環(huán)節(jié)中,一些選手不僅不知道榜眼、探花和科舉制度的時間,就連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也答不上來,一位選手離譜地將豪放派詞人答成“晁蓋”,另一位選手則將唐代畫圣和《清明上河圖》的作者都答復成齊白石。
面對這樣的選手,余秋雨顯得非常有耐心。他在講解中不僅引經(jīng)據(jù)典,也談到溫總理比喻兩岸關系時引用的《富春山居圖》和世博會,縱論古今。只是在一位選手答不出《史記》時,余秋雨顯得有點激動,連連強調“必須講,否則后面的問題都沒措施問了”。比賽越往后,他的講解也越來越長。難得有位女選手答對了關于唐詩的大部分問題,讓余秋雨喜笑容開。
網(wǎng)友大多支撐
針對選手們的表現(xiàn),許多網(wǎng)友都非常憤慨:“他們的答復都將成為笑話!”在青歌賽的百度貼吧,對素質考核是否合理,看法各異的網(wǎng)友們吵成一團,而對余秋雨的評論則不太多。有網(wǎng)友認為,余秋雨的提問太著重歷史文學類,“請問社科文學、理科化學數(shù)學類,那些都不算知識?難道一個文盲不能來唱歌比賽?”他建議可以通過多選讓選手選擇提問的范疇。不過,這個看法剛提出就遭到眾多網(wǎng)友反駁:“難道為了讓選手不受損害就得問他們小學或幼兒園程度才成嗎?”
也有網(wǎng)友認為余秋雨發(fā)言依然“有點啰嗦”,而且“歌頌比賽不是歷史研究”,但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對余秋雨的回歸相當支撐,更有網(wǎng)友引用主持人張澤群的話表現(xiàn):“青歌賽,不能沒有余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