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的問題,卻是包含《三國演義》、《西游記》和《紅樓夢》等幾部經典作品的“新版”的編劇和導演,似乎都缺乏這種一絲不茍地“追蹤躡跡”的耐心。他們似乎給了自己過多的自由。例如,新版的《紅樓夢》電視劇,雖然試圖通過畫外音敘述和字幕等幫助手段,盡可能真實地浮現原作的語言作風和本來面目,但是,包含演員表演的程式化和服飾、化裝的過度唯美化,卻給人留下消極的印象:演員的表演不夠自然,缺乏內涵;不像電視劇,倒像配有電視畫面的說書。難怪觀眾不滿意,批評主創(chuàng)人員“對《紅樓夢》的懂得是有偏差的,與原著差別很大”,認為這部新改編的電視劇“損壞了原著的基礎精力”。還有觀眾說:“每個人物看上去都一樣,‘三春’完整分不清,我不愿意多看。”
觀眾的不滿是有道理的。他們的評價,就是根據這樣一個簡略的標準和樸素的標準:改編經典應當忠誠于原著,要獲得一種完整意義上的真實后果,要讓觀眾在改編的作品里,看到他們熟悉的《紅樓夢》、《三國演義》和《西游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