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消息報道“慎用詞匯表”曝光
網上傳播一份疑似《中石油天然氣團體公司消息報道和公文稿件慎用詞匯表》。例如,報道油價變更時,慎用“漲價”、“降價”等詞語,應應用“上調”、“下調”、“波動”等。為了不觸動網民和大眾,的敏感神經,可謂字斟句酌,煞費苦心。
近年來,輿論對電力、交通、能源、電信、金融等行業(yè)呈現(xiàn)超大型國企,以及政府“做大做強”、“安全整理”旗幟下的“國進民退”態(tài)勢有所批評。時評家周瑞金先生提出,在某些行業(yè)呈現(xiàn)了“特別利益團體”,盤踞公共資源高地,挾持國家的價格政策,牟取著市場“超額利潤”,每年數以千億計的國企利潤既不用上繳國庫,也沒有兌現(xiàn)轉化成國民福利,變成部門利益、員工福利、管理層高薪。
這份“慎用詞匯表”請求報道經營事跡時,不應用“壟斷”、“暴利”、“豪門”等詞語;報道市場供給時,不應用“占據”、“把持”、“蠶食”、“通吃”等詞語,應應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國家能源供給”等;報道中石油在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時,不應用“A股之最”、“全球市值第一”、“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圈錢”、“套現(xiàn)”等詞語;報道中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時,慎用“航母”、“旗艦”、“領頭羊”、“排頭兵”等詞語,應應用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等。
與紫金礦業(yè)“封口門”、凱恩團體“通緝門”、圣元奶粉“早熟門”的拒不認錯,或試圖通過自身財力及公權利等強勢運作,讓媒體噤聲不同,“慎用詞匯表”至少表達了企業(yè)面對輿論的謙卑和自保,值得確定。為了實現(xiàn)詞匯表編撰者“正確領導輿論”的初衷,中國廣播網提示:“改良自身形象的義務,并不在咬文嚼字的輿論領導,而在于央企本身”,不要一味地把壞形象歸罪于媒體的消息報道。文宣部門也允許以做企業(yè)和政府的“化裝師”,但做不了“整形師”和“魔術師”。消息的產生是第一位的,消息的報道是第二位的,對于負面報道和批評看法來說,互聯(lián)網既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治本之策在于用實際舉動提升央企和處所政府的形象。
成都溫江區(qū)“緩發(fā)”《中國青年報》
據中青在線來自成都市溫江區(qū)政府的消息,溫江區(qū)政府迅速嚴正處理和改正了“區(qū)有關部門個別工作人員”擅自主意“投遞緩發(fā)”《中國青年報》的行動。此前有讀者反應,“聽說是中青報刊登了批評溫江違法占地的報道,導致全部溫江地區(qū)中青報訂戶收不到報紙”。
近年來不斷有媒體曝出一些處所濫占農民良田的消息。網易廈門網友嘆息:“人均耕地面積下來了,房價上去了,房屋空置率上去了,一部分人先暴富起來了,大部分人買不起房子了,GDP上去了!苯鹑A網友擔心:“蓋了樓就不能復原耕地,吃虧的是誠實巴交的農民,得利的是政府和開發(fā)商,還有腐敗分子,看到這樣的消息真的很心痛,記得小時候聽到的一句話:‘但留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在互聯(lián)網和無線通信時代,4.2億網民和7.4億手機用戶都可能成為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爆料者,都可能成為敏感話題的看法表達者,相當于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只麥克風。8月12日各門戶網站廣泛轉載《國民日報》刊登的南京市委宣傳部長葉皓的文章,該文提到媒體時代特別是網絡時代的一個新現(xiàn)象,即遭遇突發(fā)事件,媒領會早于官員、網民會早于媒體發(fā)布信息!盁o論在理論還是在技巧上,封堵媒體和網絡都是錯誤的。”
溫江區(qū)政府有關人士表現(xiàn),感謝中青報長期以來對溫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心和支撐,溫江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撐中青報等報刊的工作。在《中國青年報》批評報道見報當晚,溫江區(qū)政府對媒體承諾,將持續(xù)在推動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過程中“履行最嚴格的基礎農田保護制度”。網民建議,處所政府不妨持續(xù)通過消息發(fā)布,作出進一步的澄清,并訴諸大眾,輿論的理智和評判。
郭德綱事件觸底反彈
郭德綱被鄰里投訴圈占小區(qū)共用綠地,聞訊而來采訪的北京電視臺記者被郭德綱的徒弟李鶴彪毆打,郭德綱隨后高調為徒弟辯護并爆出粗口謾罵記者。輿論起初矛頭大多指向郭德綱平日養(yǎng)成的驕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