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新浪網開創(chuàng)人王志東就公開責備馬化騰是業(yè)內著名的“抄襲大王”,而且是明目張膽地抄襲。幾年以來,類似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直到最近,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胡延平還在質疑騰訊的創(chuàng)新才能,說它不僅不是出色創(chuàng)新者,反倒是中小互聯網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天敵”。
從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產品OICQ(騰訊QQ的前身)開端,騰訊似乎就埋下了自己的“模仿基因”——先是從韓國引入了QQ秀和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務,又模仿新浪建起了門戶網站;在網游范疇,學聯眾開發(fā)平臺,跟著隆重引進國外網友,隨著網易自主研發(fā),之后布局的C2C電子商務網站拍拍,以及第三方支付財付通,無一不是“山寨貨”,這也是騰訊遭人恨的基本原因。
“微博、殺毒、電子商務到今天的團購,這些范疇的商業(yè)模式在那兒擺著,人人都在抄,你憑什么請求騰訊高抬貴手,不去掙這個錢了?”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在接收記者采訪時表現,業(yè)界這種對騰訊的抱怨,就像“小孩兒撒嬌”,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對于模仿的責備,馬化騰的回應是:模仿是最穩(wěn)妥的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技巧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和利用創(chuàng)新,產品和利用層面的創(chuàng)新比較容易被人疏忽!币晃毁Y深互聯網產品經理告訴記者,幾乎騰訊的每款產品都能找出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所沒有的優(yōu)點,如騰訊QQ的群和顯示最近接洽人功效,QQ郵箱的超大附件功效,QQ游戲平臺一上線就號稱能承載上千萬的同時在線,QQ還解決了困擾很多IM產品的聯通、電信的互聯互通問題等等。
事實上,騰訊獲得突破的范疇往往得益于利用層面的創(chuàng)新,騰訊總是能夠通過QQ用戶行動習慣的把握,將新產品與騰訊QQ這一核心進行聯合,使其用戶的優(yōu)勢得到施展。同為技巧出生,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坦言如果同是做即時通信,自己在產品細節(jié)和技巧上能夠比馬化騰做得好,但很難比QQ成功。因為馬化騰是把互聯網產品當成服務來做,其成功在于“打動人心”。
CSDN總裁蔣濤在接收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現,雖然從商業(yè)競爭的角度,騰訊通過復制別人的商業(yè)模式進行無窮擴大,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客觀上必定會抹殺一些創(chuàng)新的好苗頭。這也和胡延平的觀點一致,從某種程度上說,騰訊是互聯網創(chuàng)新者的殺手。
騰訊的麻煩四面制作麻煩的騰訊并非每次都能凱旋而歸,甚至給自己惹上了不少麻煩。2009年6月,搜狐就因為輸入法將騰訊告上法庭,稱騰訊侵犯了其旗下搜狗拼音輸入法的軟件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利用QQ拼音輸入法損壞搜狗拼音輸入法服務,對搜狗實行不正當競爭,因此懇求法院判令騰訊結束不正當競爭行動,并索賠2000萬元。
能夠讓同為互聯網巨頭的搜狐撕下臉面,騰訊“與全網為敵”所招致的民憤可見一斑。
不過,身為山寨之王的騰訊也在遭遇“被山寨”。2005年成立的51.com,幾乎騰訊每推出一個新的功效與利用,它都會加以“學習”、“消化”,并迅速在自己的平臺上開發(fā)出來。如目前在51.com平臺上的“51商城”、“51群組”、“51秀”、“51問問”,它甚至曾經開發(fā)出彩虹QQ,免費供給IP地址探測、顯示隱身好友等騰訊QQ的“增值”功效。
怎樣才干對抗騰訊呢
“能不能給大家一點建議,怎樣才干對抗騰訊呢?”在2009年游戲產業(yè)年會的高峰對話環(huán)節(jié),當主持人拋給騰訊游戲總裁任宇昕這樣一個問題時,除了任宇昕自己一臉驕傲,舉坐皆苦笑。這位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的游戲業(yè)務負責人也不謙虛: 只有跟騰訊合作,共同把市場一同做大。
在外界看來,騰訊宏大的身軀,依然埋伏著諸多暗流。實際上,因為騰訊在互聯網界“無恥模仿抄襲”的惡名,使得騰訊全線樹敵,成為眾矢之的。當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yè)開端時時防備著騰訊的時候,騰訊將不再像以前那樣收放自如。比如,為應對騰訊的搜索,百度就將搜索的提成比例從10%提升到15%。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