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昔日當“驕兵”,使日本吃盡了苦頭,所以才選擇了虛退實進的“哀兵之策”。在被認為是日本經濟最困難時期的1998年,大藏大臣宮澤喜一曾說“日本經濟已瀕臨崩潰的狀態(tài)”。索尼會長大賀典雄也曾發(fā)表類似的言論,幾個月后豐田公司總經理奧田碩甚至發(fā)出警告稱日本的問題“可能引起世界性金融危機”。然而,當時正是企業(yè)經濟效益最好之時,1998年與1989年相比,索尼的利潤增加了131%,豐田的利潤增加了56%。
當然,日本借這一“哀兵之策”也得到了諸多好處。“日本政府和日本企業(yè)家居安思危,之所以唱衰日本經濟,是他們意識到,日本經濟衰退的說法有利于緩和美國政府對日本市場封閉的追究。嘗到甜頭的日本人,就這樣一直不停地述說著日本經濟患上了不治之癥。”“但是,對美國來說,"孱弱的日本"這一說法發(fā)揮了神奇的威力。高貴的美國不會再打已經倒地的對手。其結果,汽車、汽車零部件、金融服務和大米等這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美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直到現(xiàn)在連一個都沒有解決。”正是因為日本的示弱與長期的低調宣傳,使得美國放棄了與這個昔日的“經濟宿敵”較勁,而將打壓的目標轉向中國;也正是因為日本經濟低迷,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錢的目光沒有盯住日本而是轉向了中國,使得日本在經濟全球化大環(huán)境中,順風順水。正是所謂“失去的二十年”的宣傳功效,日本得以在不被別人矚目、被別人同情,甚至是被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低調地發(fā)展經濟。日本人的低調所獲得的實惠和中國現(xiàn)在這樣在被人“關注”、捧殺的情況下發(fā)展經濟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哀兵之策”不僅使日本在發(fā)展經濟方面得到了好處,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得到實惠。正是在這種低調、不被人關注的情況下,日本根據(jù)美國的“再平衡戰(zhàn)略”的需要,抓住美國人利用其充當“鷹犬”而給予一定松綁的機遇,高調地擴充自身的軍事實力,向海外派兵、出售武器,極右勢力在歷史問題上大放厥詞,公然挑戰(zhàn)戰(zhàn)后國際秩序,向“修憲”的目標步步逼近,即便如此,卻很少聽到西方的反對聲音。正是在不被人關注的情況下,日本可以不遵守諾言,即使沒有實現(xiàn)《京都議定書》提出的減排目標,也不會被人追究;正是由于低調和被人同情,日本可以把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輕松地排入太平洋而不受人指責。也正是在不被人關注的情況下,日本緊隨美國,一方面加緊對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的實際掠奪,步步緊逼,大搞所謂“購島”鬧劇,同時通過經濟援助等手段,拉攏太平洋島嶼國家,孤立中國,甚至慫恿和支持菲律賓與中國對峙,在充當美國圍剿中國的“鷹犬”的同時,不斷謀取自身利益。日本正是以“哀兵之策”,虛退實進,為實現(xiàn)其“正常國家”的“日本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不過,日本的“哀兵之策”也有很大的負面作用。從日本國內來看,由于人們整天被灌輸?shù)亩际遣痪皻、“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現(xiàn)在又開始議論“失去的三十年”,這種不負責任的宣傳與鼓噪,使人們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蕭條預期增強,消費欲望減退,消費心理受挫,全社會消費不振,自然也會使總需求進一步下降,影響實體經濟的復蘇。長期蕭條的宣傳還會使人心渙散,特別是使年輕人感到前途無望,喪失信心,這不僅會對日本經濟,也可能對日本的未來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目前,日本畢竟還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還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長期宣傳“失去的二十年”以及“將要失去三十年”等論調,也有損于日本自身的國際形象,將會加劇日本國際地位的下降。
。ㄖ袊鐣茖W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供新華網日本頻道特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及出處為“新華網日本頻道”。)
http://news.sohu.com/20131030/n389220842.shtmlnews.sohu.comfalse新華網http://japan.xinhuanet.com/jpnews/2013-10/30/c_132843938.htmreport7321新華網日本頻道北京10月30日電題: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一個偽命題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供本網特稿中國社 (責任編輯:UN637) 原標題: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一個偽命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