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像莊女士有相同經(jīng)歷的房主不再少數(shù),自央行降息后,很多有著剛性需求的購房者開始著手買房,但考慮到新房交房周期較長且位置較偏,他們又將目光轉向價格有所松動的二手房上來。當然,多數(shù)房主也放下身價,主動降價出售,為的就是快速變現(xiàn),至于賣房所得的資金,流入持續(xù)翻紅的股市,或者流入年末收益率快速攀升的理財產(chǎn)品,或許都是不錯的選擇。
改善型購房者擔當樓市“救命稻草”?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一點“怪相”,原本滯銷的大面積、高總房款房源,交易量明顯回升,這些房源大多是140平米左右的三居室,精裝價每平方米6000至8000元、毛坯房6000元以內,當然地理位置一定要好。購買這些房源的人會是誰呢?毋庸置疑,是那些有著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市民,有的是拆遷戶,有的打算賣掉小面積住宅,有的則是家中添丁,他們已經(jīng)關注樓市許久,早就萌生了買房置業(yè)的打算,但苦于前兩年房價過高。如今,他們積攢了一定的財富,又恰逢房價低點,因此入手。
無論是剛需購房,還是改善型購房,他們都不是房地產(chǎn)“投機客”,買房目的不是為了賺錢盈利,而是居住需求。因此,在“去投資化”的樓市大環(huán)境下,在庫存高企的壓力下,在緊迫的融資成本下,未來房價的走勢,低價走量或許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