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圓明園罹難150周年。
昨天,“殘園驚夢——奧爾末與圓明園歷史影像展”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
12幀奧爾末圓明園底片沖洗出的72幅大型原件照片,2幀100多年前的原玻璃底片首次與大眾,會晤。
底片·故事
德國人百年前拍攝
這12幀玻璃底片是距今100多年前由德國人奧爾末拍攝的。
1873年,奧爾末在中國海關任職時拍攝了這組照片,距離圓明園被毀僅13年。是目前已知最早反應圓明園被毀情況的照片。
奧爾末過世后,這組12張玻璃底片由奧爾末的遺孀交給德國建筑學者恩斯特·柏石曼。后來這些底片運回德國,一直保存在柏石曼及其后人的手中。
1987年,柏石曼的孫子將底片賣給一位法國的收藏家。此后經過不斷輾轉,這批底片被日本某古籍書店獲得。今年5月28日,在打敗了歐美的圖書館和美術館等競購者后,臺灣收藏者秦風購置到這批底片。
展覽將持續(xù)至27日。展覽之后,照片將由收藏者贈送給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底片將由收藏者帶回臺灣。
底片·價值
清楚度高研究價值大
圓明園老照片研究專家、中國圓明園協(xié)會學術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劉陽昨天也參加了影像展的揭幕。他表現(xiàn),這些照片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在展覽中,奧爾末拍攝的這批圓明園影像全部為原版,觀展者能夠更加直觀、真實地觸碰到圓明園的過去。
劉陽流露,民國時代,中國學者滕固在訪德的時候發(fā)明這批底片,前后歷經了很大的波折才將底片借出帶到上海,但借出后卻不警惕打碎了一張,觀眾在展覽中能夠看到其中一張有破損后修復的痕跡。
滕固在將底片借出后印制成《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但清楚度不高。而這次展出的影像清楚度很高。
劉陽同時也痛惜,在奧爾末諧奇趣的圖片中,能夠看到樓梯扶手和一些建筑的花紋,在兩三年后法國攝影師理查德的圖片上,樓梯扶手和花紋已經看不到了,可見世人對圓明園的損壞程度之大。
劉陽還流露,據專家懂得,奧爾末拍攝的圖片應當不止此次展出的12幀,可能還有幾張我們目前沒有發(fā)明。
底片·意義
有助于文物尋找
據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葉亮清介紹,多年以來,很多圓明園內的建筑部件被拉走作為建筑材料或者裝飾用品,這些照片起到很好的例證作用。通過照片就能知道,散落在外的哪些物件是當年圓明園內的,有助于圓明園文物的尋找。
1860年后圓明園又多次遭損壞
根據照片與現(xiàn)存情況對照可以發(fā)明,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lián)軍損壞后至今,圓明園又遭遇了多次損壞。
以圓明園著名建筑——諧奇趣為例,根據奧爾末照片顯示,當年諧奇趣主樓屋頂已經坍塌,但是建筑主體受損還不嚴重,美麗的雕花裝飾和樓梯欄桿基礎完好。而現(xiàn)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內僅僅剩下諧奇趣殘存的石制構件。
原中國國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昨天表現(xiàn),除了自然風化等原因,圓明園在被英法聯(lián)軍損壞后,又經歷了三次損壞,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遺址模樣。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能把總賬都算在外國人頭上!蓖醯莱烧f,“國人應當深入反思。”
文/記者 饒沛 實習記者 謝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