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第14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風行唱法個人決賽日前落幕。有趣的是,作為一次歷時十數(shù)天,影響遍及全中國的歌手大賽,我們似乎并沒有記住哪個歌手的名字,而僅僅記住了余秋雨。難怪有人說,余秋雨是全部青歌賽的真正贏家,他是這次大賽的唯一金獎獲得者。
余老師本來不籌備參加青歌賽的,他在一些場合曾經(jīng)表達過這種意愿。但據(jù)說,沒有余老師的點評,收視率便上不來。為了拯救收視率,余老師只好在央視領(lǐng)導(dǎo)“飛到上海三請四邀、盛情難卻”的情況下,在觀眾的爭議聲中再度出場亮相。而眾多的歌手也就在對收視率的等待中再度成為余老師的烘托,不,應(yīng)當說是“被烘托”。
余老師有學(xué)問,是大師,這不假,沒有人否定。雖然有時也出一點小小的紕漏,但均屬“口誤”,算不得什么,無損余老師的光輝形象。問題是,一個青歌賽,是否用得上余老師這么大的學(xué)問?而且,讓這些歌手和有這么大學(xué)問的余老師對決文化,實力是不是太懸殊了,輸贏一點懸念都沒有;蛟S,這是電視臺尋求的“藝術(shù)后果”?最后,只能變成余老師一個人“獨唱”。
余老師有時是很謙虛的,但是,他肚子里的學(xué)問太多了,不時就會冒出來,管也管不住。所以,余老師又常常被認為“愛好夸耀”,這也是否定不了的,F(xiàn)在,青歌賽給余老師搭起一座講壇(非百家講壇也,因為只有余老師一家),害得余老師只能盡情地、放縱地夸耀。那天聽余老師講“莊子”,因為考題有“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句話,問考生出自那里。考生答了“莊子”,已經(jīng)答對了,余老師卻意猶未盡,又從莊子講到孔子,從孔子講到老子,這時他講到老子有句話,“大美不言”,即真正的“美”是不須說,更不須說很多的。我忽然想到,余老師是知道多說無益的,卻還要說很多,怕也是盡入其彀中而難以脫身吧。
但另一方面,余老師卻也難辭其咎。在這樣一個場合,他說得的確是太多了,該說的,不該說的,他都說了。這就難怪有人要說他“喧賓奪主”、“好為人師”。其實也非只一個余秋雨,現(xiàn)在,電視臺舉辦的各種“比賽”多如牛毛,評委更是群星殘暴,有些人我們甚至在各種比賽中都能看到,算是“臉兒熟”。說到評委們的表現(xiàn),在電視攝像機面前,他們表現(xiàn)得似乎比選手還要風光或風流?雌饋恚瑪(shù)風流人物,不在選手,而在評委呀!我認為,作為評委,在電視屏幕上,還是盡量束縛一下自己為好,不是評委應(yīng)當做的,就不要做;不是評委應(yīng)當說的,就不要說。至于打情罵俏,信口雌黃,就更加等而下之了,不說也罷。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