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參加這個節(jié)目標主人是呂先生,還一不警惕就和我成了家門。他自然姓呂了,而他的妻子姓張,他卻為自己不滿周歲的女兒取了一個詩意浪漫的名字:北雁云依。理由就是呂先生非常愛好古典文學,還把這個名字的起源引經(jīng)據(jù)典地詮釋了一番。北的起源有二,一是他們夫妻二人都是北方人,二是因為有詩為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呂先生當然盼望自己的女兒也美麗可人;雁的來歷是因為古詩詞中通常用雁作為意象,表達一種刻骨銘心的相思;云就更美了,是出自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奔词箾]有李白的詩,藍天白云也足夠人們想象的了;依,一般都是形容美麗可愛的女子,嬌小伊人,那種婉約和典雅自然讓人陶醉。
雖然,呂先生為自己的女兒取這么一個精美浪漫的名字,費了不少心思,可是到登記戶口時候卻更加麻煩,戶籍管理人員不讓上報和登記,理由是子女必須隨父親或者隨母親姓,不能姓第三姓。呂先生一想,自己也沒招惹什么人,自己該有權利為自己的孩子能夠登記上這么一個名字爭取權利。于是,上告到法院,最終法院也是以暫時結束辦理為由,終止了這場官司。于是,到呂先生上電視為止,自己的女兒還是沒有報上戶口。
電視里也自然邀請了各種不同的人來參加節(jié)目,訴說各種各樣的觀點,最終結論就是:不管取什么樣的名字,必定得在國民容許的范疇內(nèi)履行權利,而且取的名字必定不得給自己的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麻煩。
電視里也有正反兩方的代表現(xiàn)身說法,很具有啟發(fā)意義。也有人表明自己是因為父母取的名字是冷僻字而在電腦里打不出來,因而惹了不少麻煩,連買房登記也要開一大堆證明,給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和困擾。當然也有好的方面,就是因為名字奇特,和人來往過程中多了談話的話題,也給別人輕易地記住自己發(fā)明了條件。
據(jù)報道:《京華時報》3月21日登出一則消息《北京2000名考生名字冷僻導致電腦無法辨認》,稱北京教導測驗院中招辦頒布消息表現(xiàn),在剛剛結束的2009年中考報名中,全市有2000名左右的考生因為名字中存在冷僻字,只好用拼音代替。這一事件傳播到網(wǎng)絡上后被網(wǎng)友戲稱為“雷名門”。
其實,呈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全因近年來的一個怪現(xiàn)狀——給孩子起名用冷僻字成為時興。不少家長給孩子起名時絞盡腦汁,力求與眾不同,甚至用上冷僻字,還有在名字中加上字母和數(shù)字,卻沒考慮到孩子今后上戶口、辦身份證乃至中、高考報名時會遇到麻煩。采訪中,許多家長表現(xiàn),給孩子取個標新立異的名字,能讓孩子顯得與眾不同。一對年輕父母給孩子取名“陳余落雁”!奥犐先ゾ拖瘛留~落雁’,多棒!”
對于起這些“另類”姓名,公安機關卻不大同意。派出所戶籍管理窗口的民警說,名字中有冷僻字的市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比如領身份證會比別人慢,到銀行、機場等也可能因電腦認不出這些冷僻字而費周折。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認為,“另類名字”的呈現(xiàn)反應了語言文字的變更和年輕人崇尚標新立異的特點。他認為,起名是個人自由,但國民行使這種權利也應有所控制,“既然是中國人,名字最好還是能體現(xiàn)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不必刻意尋求別致和前衛(wèi),特別是不要用冷清字,以免自找麻煩”。
公安部門也再次提出神明:國民姓名只能改一次,16周歲以下小孩改名要監(jiān)護人提出申請,出示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相干證明即可;16周歲以上國民更改名字相對照較麻煩,必須供給正當理由和相應證據(jù)。如果真要改名,光是修正戶口本、身份證上的名字還不行,房產(chǎn)證、銀行卡、學生證等重要證件都利用新名字重新辦理。 相關閱讀